日前,有消息稱由于業務越來越不景氣,索尼計劃從中國市場撤退。對此,索尼中國發表聲明稱,公司感到非常震驚和困惑,索尼在各個業務環節上均確保和增強中國作為重要增長和利潤貢獻市場的戰略地位。
分析人士認為,索尼將曾經與之品牌畫等號的電視機業務分拆,意圖在于將其在財務上獨立核算,尋找一個好的買家
日前,有消息稱由于業務越來越不景氣,索尼計劃從中國市場撤退。對此,索尼中國發表聲明稱,公司感到非常震驚和困惑,索尼在各個業務環節上均確保和增強中國作為重要增長和利潤貢獻市場的戰略地位。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索尼退出中國市場,這將是索尼歷史上的一次分水嶺事件,意味著索尼或將淡出全球消費電子市場。
頻頻變賣家底無力止虧
過去一段時間,關于索尼計劃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不絕于耳。10月15日,索尼對“退出中國市場”發表聲明。盡管否認退出中國市場,但虧損多年的索尼已不堪重負,今年甚至將虧損額擴大至21億美元。索尼2013年凈虧損1284億日元(約12.5億美元),公司預測2014年最大虧損有可能擴大到2300億日元(約21億美元)。
雖然索尼不愿意放棄中國市場,但市場份額逐步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索尼在中國市場的衰敗與產業的大生態背景息息相關,隨著中國家電品牌的崛起,索尼品牌優勢逐漸喪失。索尼在中國市場有著服務不足、缺乏創新的短板。”
縱觀家電市場,來自日本、歐洲的眾多外資品牌逐步退出中國家電市場,松下、索尼、西門子等三家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合計不足10%。
“索尼、松下等日企業績下滑,與日元升值、日本人口老齡化、人工成本高都有關系,激烈競爭的消費電子業不適合缺乏創新意識的企業生存。”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表示。
在索尼現掌門人平井一夫“執政”后,讓固定資產變現成業績,成為其讓索尼扭虧的主要手段。“出售大樓,關閉工廠、生產線,將業務大幅度外包,這是索尼這幾年的主要工作。走出虧損泥沼需要加強核心競爭力、產品創新能力,目前看來索尼并沒有在這里畫等號。索尼只能選擇退出某些重點市場和重要領域。”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
手機業務或成“第一刀”
業內人士認為,若退出中國市場,索尼的“第一刀”必然是手機業務,將手機從消費電子中剝離,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索尼認為,移動業務的市場和競爭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公司的發展計劃受挫。索尼已經在今年7月份把全年智能手機銷量預期從5000萬部下調到4300萬部。
“在龐大的中國市場,索尼手機業務一直沒有起色,索尼要將業務板塊退出中國市場,將首選手機業務。索尼一直希望像蘋果一樣將智能手機看作救星,然而索尼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表現不佳。”梁振鵬表示。
或淡出全球消費電子市場
拖累索尼深陷虧損泥沼的正是昔日引以為傲的核心業務消費電子。2012年,索尼電視機業務虧損696億日元(約6.5億美元),連續九年虧損;手機業務虧損972億日元(約9億美元)。游戲機和相機業務貢獻甚微,難以支撐大局。
消費電子已然成為索尼的巨大包袱,過去十年,索尼累計虧損近80億美元,難以翻身。此前,飛利浦決定放棄有著80年歷史的消費電子業務,以1.5億歐元(約合2.018億美元)現金,將影音、多媒體和配件業務出售給日本船井電機,轉向醫療設備和照明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索尼PC業務的出售,索尼也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分拆電視機這一歷史悠久的標志性業務。今年年初,索尼決定分拆電視機業務,將其作為全資子公司來運營。索尼此舉或將為其電視資產的出售埋下伏筆。
梁振鵬認為:“索尼將曾經與之品牌畫等號的電視機業務分拆,成立子公司,一個重要的意圖在于將其在財務上獨立核算,待價而沽,尋找一個好的買家。”
可以說,昔日家電行業的“高富帥”明顯已經風光不再。對于外界來說,人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充滿創新基因的索尼,而不是靠變賣家當才能勉強維持生存的索尼。
相關電子產品行業市場信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全球消費電子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7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