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對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達99%。因此它所含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能很好地被機體吸收,具有一定的軟化血管、延緩衰老的功效。
但是在食用油的大家族里,菜籽油的地位很不妙。曾經,北方主要消費大豆油,南方的長江流域以菜籽油為主,隨著棕櫚油的大量進口,菜籽油滑落到大豆油、棕櫚油之后老三的位置,現在花生油、玉米油甚至葵花籽油的份額上升很快,菜籽油能不能保住老三的位置都不一定。
據中國菜籽油行業現狀分析了解,菜籽油的市場占比雖然下滑,濃香菜籽油的消費量卻保持穩定。
四川、貴州、云南、湖南等地,烹調食物喜用濃香菜籽油,菜品濃郁芳香,口感爽滑,其他食用油包括進口轉基因菜籽油都無法取代。安徽糧油圈的一位人士表示,全國濃香菜籽油的年消費量約為100萬噸,與每年2200萬噸左右的食用油消費總量相比,占比不高,好在消費量比較穩定。
這個市場雖然是個小眾市場,按照現在四川市場濃香菜油每噸13000元估算,全國市場規模100億元左右,大企業占的市場份額并不高。
以濃香菜油的主要消費區域四川市場為例,年產油菜籽在80萬噸左右波動,其中約80%~90%是被小油廠、小作坊收購加工,益海嘉里在四川的市場份額不超過10%。
益海嘉里在全國小包裝食用油領域擁有4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在濃香菜油領域,份額不到10%,差別明顯。
濃香菜油市場的亂象不少,一個是安全衛生狀況堪憂。濃香菜油之所以被小眾市場熱捧,一個是工藝號稱純物理壓榨,油菜籽加熱炒香,通過機器螺旋擠壓獲得菜籽油。上述過程中,有些小油廠并不對油菜籽進行揀選,生霉的油菜籽混入其中,會使菜籽油的黃曲霉素超標,而黃曲霉素可致癌。
物理壓榨獲得的菜籽毛油,還有5%左右的雜質,對這部分雜質還有水分不做處理的小油廠不在少數。
益海嘉里油脂總監涂長明說,現在一些小油廠使用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生產設備,甚至一些地方明清時代使用的榨油設備也出來了,這些老舊設備和工藝要處理油菜籽的農藥殘留、化肥殘留力不從心,實際上是一種倒退,這樣生產出來的濃香菜籽油并不健康。
業內人士介紹,大公司做濃香菜籽油,按照國標操作,得率只有28%,一些不規范的小油廠得率可以達到33%,成本上小油廠已經拉開大公司一截。
濃香菜籽油的價格目前每噸13000元左右,這個價格遠超出進口的非轉基因菜籽油每噸6600元的價格,一些小油廠用進口菜油摻入濃香菜油,甚至用棉油、糠油摻混冒充濃香菜籽油,只要比例不太大,從外觀、香味等感性角度來判別無法區分,正規濃香菜油因此成本上無法與之抗衡,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不法分子則獲得暴利。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相關部門市場監管力度加強,假冒偽劣濃香菜油的查處力度加大,正規生產的大公司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拉動油菜籽種植,有利于油菜籽產業復興。
各大公司近年來在各個食用油細分市場發力,以獲得新的發展空間。魯花在花生油市場成功后,近年在調和油、大豆油、菜籽油多個領域發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意圖明顯,這種先突破一點、再兩翼擴展的戰略,其他公司都可以效法。國產油菜籽濃香、非轉基因的特點,在市場中有很好的賣點,也可以賣出高價,看好的公司不少,生產菜油等產品的道道全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準備在A股上市。
菜籽油小油廠唱主角的局面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業內人士表示,油菜籽也好,大豆也好,大公司在這個領域發力,除了小油廠四處“點火”分散精力外,另一個大障礙是油菜籽和大豆都沒有實現規模化種植。
大公司面對的是千家萬戶的種植戶,安徽一位圈內人士說,當地油菜種植大戶的面積很少有超過1000畝,不同地域種植的品種也不一致,要實現大規模、持續穩定的生產,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難度不小。這個問題,益海嘉里,中糧集團以及其他加工企業,憑一己之力都無能為力。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8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