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餐飲產業由于走出國門、跨國經營的企業還不多,中餐在海外發展的主要顧客群還是華人華僑,中餐也是當今世界華人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網絡訂餐,消費者如何選擇“靠譜”的餐廳?監管部門如何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無縫銜接?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準備試行監管方與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餓了么”合作,以探索新的“互聯網+信用監管”模式。
目前,上海浦東新區先行在餐飲店數量多、監管難度大的浦東陸家嘴地區試點。消費者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網絡訂餐時,就能對接政府“大數據”,參與食品安全監管過程。
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是近年來涌現出來的互聯網新興業態。新業態在方便老百姓點餐、用餐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比如一些入網餐飲單位衛生狀況不過關,甚至還有個別“地下黑窩點”搖身一變,利用網絡開展經營活動,嚴重影響食品安全。
據調查,不少白領是網絡訂餐的忠實擁躉,陸家嘴某公司員工小方也是其中一員。由于單位沒有食堂,為了解決午餐,她要么自己帶飯,要么到附近餐廳就餐,現在她更愿意選擇便捷的網絡訂餐。
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餓了么”CEO張旭豪認為:“我們一直設法加強對入網商戶的規范化管理,要求經營者必須上傳證照掃描件。很多信息我們無法準確掌握,在資質審查時確實有困難。因此,我們非常希望得到政府權威信息的支撐。”
“僅憑第三方平臺線上核查,或是單純依靠政府部門線下監管,力量都有限。”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陳彥峰局長表示,“我們試圖整合政府和市場的‘大數據’資源,探索‘互聯網+信用監管’模式,促進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線上線下齊抓共管”。
在此次先行試點的陸家嘴地區,匯集了近900家餐飲單位,接近上海浦東全區的十分之一;“餓了么”在陸家嘴地區“餓單”日均接單量在新區占比達30%。目前,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和“餓了么”雙方已經完成入網餐飲單位的市場主體信息基礎數據及動態監管數據的對接。有關更多餐飲行業的行業資訊請查看餐飲行業市場價格專題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
據了解,消費者作出就餐選擇的信息將匯集起來,每個訂餐用戶將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間接推動者。同時,在“餓了么”平臺服務中形成的信用評價、交易記錄、投訴舉報等大數據也將同步流向政府部門,推進市場動向與政府監管的無縫銜接。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負責人介紹,這種信息共享將逐步在浦東新區輻射開來,預計最快今年年底能實現全覆蓋。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8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