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票據利率看銀行,但是最近二年票據市場的參與者不僅僅是銀行金融機構,參與者非常非常豐富,特別是非銀行金融機構。2015年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趨明顯,票據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內容如下。
經過多年發展,票據業務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一項重要業務,在貨幣政策傳導工具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增強。目前,票據業務各市場主體呈現出差異化、多元化趨勢,并通過改革創新、結構轉型等措施提升內在競爭實力,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
由中國銀行業協會票據專業委員會組織撰寫的《中國票據市場發展報告(2014-2015)藍皮書》(以下簡稱《報告》藍皮書)顯示,在經濟新常態,以及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我國票據市場將迎來新的機遇期,票據融資仍將有較大發展空間,也為商業匯票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此外,從市場前景看,在政策層面明確擴大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試點加快票據電子化發展進程后,預計票據資產證券化、票據電子化交易等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票據市場發展的新常態也將逐步顯現,其內涵主要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與經濟新常態下相適應,我國票據市場融資規模增速預計將由20%-30%的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速穩定增長;第二,與經濟結構調整和融資結構優化相適應,票據市場將在拓寬戰略型新興產業、創新型裝備制造業、高科技信息產業以及現代金融服務業等行業融資渠道中發揮更大作用。可以預見,銀行票據貼現業務將在加強風險防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第三,與金融市場脫媒和跨市場業務創新趨勢相適應,票據市場將呈現票據融資脫媒、市場參與主體增多、票據資金化運作愈加明顯、票據跨市場創新、跨界發展更加深入、電子票據發展逐步加快以及金融機構票據業務差異化經營和盈利模式更趨多元的新常態。
在新特征下,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發展也將面臨多重機遇:一是我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仍為票據融資提供較大增長空間;二是在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中小企業票據融資需求更趨旺盛;三是我國金融市場深化轉型,互聯網金融為票據市場穩健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四是自貿區的建設發展為商業匯票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更多相關票據架行業投資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票據架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票據業務仍有諸多挑戰:一是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使得傳統行業企業票據融資需求下降;二是金融深化改革使得商業銀行同質化票據業務競爭更加激烈;三是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經營面臨的監管壓力明顯加大;四是金融與信息科技的融合發展,迫使銀行加快票據業務的創新;五是商業銀行傳統票據業務分散經營的體制機制弊端有待徹底破除;六是日益復雜的經濟金融環境增加了銀行票據業務的經營風險。
企業票據簽發總量增速放緩。近兩年來,盡管由于我國GDP增速回落,商業匯票累計簽發量增速有所放緩,但新增商業匯票簽發量卻十分可觀,這意味著,我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和經濟結構調整,仍將推動企業票據使用需求持續增長。此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銀行可能會用承兌匯票替代貸款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并通過收取保證金存款來控制信用風險。所以,2015年企業累計簽發票據總量仍有所增長,但增幅有所放緩。
銀行加大貼現支持信貸投放的意愿較強,貼現貸款比上升。從近期銀行信貸運行情況看,貼現對貸款投放支持力度明顯,主要商業銀行紛紛加大貼現業務運作彌補信貸投放不足。2015年,穩增長政策提升了企業投資意愿和工業制造活動,部分適應結構調整方向的行業、企業和民營中小企業的潛在票據融資需求回暖;同時,由于投資對信貸投放的帶動作用仍將下降,銀行繼續依靠增加票據貼現來完成全年信貸投放任務,票據融資規模仍將延續增長。
銀行買入票據意愿相對較強,轉貼現市場活躍度提升。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深化定向寬松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維持了寬裕的局面,并帶動了市場利率的持續下行,這有利于銀行開展先買后賣的票據交易性業務。部分商業銀行主動加大票據買入,為市場創造了更多交易機會,部分票據持倉量較大的銀行也積極加大了交易獲利的業務操作,轉貼現市場活躍度提升。
影響市場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疊加,票據業務經營風險放大。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票據市場主體多元化、運作資金化、創新產品的不斷增加,票據市場風險也呈現出新特征,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面臨新挑戰。首先,信用風險防控形勢日趨嚴峻。伴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大,部分行業和地區潛在信用風險事件增多,導致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持續增加,并呈現逐步擴張的趨勢。其次,市場風險逐漸增大。
隨著票據業務資金化趨勢日漸顯著,部分機構通過借入短期貨幣資金用以配置較長期限票據資產的業務運作方式在增加票據收益的同時,也加大了票據市場利率波動,進而增加了市場風險管理的難度。再次,票據市場創新領域風險集聚。隨著跨市場、跨行業合作步伐的加快,尤其互聯網金融爆發式增長,票據產品創新帶來盈利機遇的同時,合規風險、操作風險也逐漸暴露。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8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