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中,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互聯網金融風起云涌,債券市場打破剛兌,存貸款利率不斷下調,A股市場表現跌宕起伏。這一年,對于銀行理財行業來說亦是布滿荊棘,業內人士稱:理財產品收益率將重回“3時代”,今年仍想買理財產品需早動手。
理財產品收益率將重回“3時代” 今年仍想買理財產品需早動手
在過去的一年中,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互聯網金融風起云涌,債券市場打破剛兌,存貸款利率不斷下調,A股市場表現跌宕起伏。這一年,對于銀行理財行業來說亦是布滿荊棘:全年多達五次的雙降迫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幾乎呈現出沒有反彈的單邊下滑態勢,從年初的穩居5%以上一路下跌至年末連4%都岌岌可危的水平,跌幅之大超出市場預料;上半年,A股牛氣沖天,氣勢如虹,吸引大多數投資者轉投股市,銀行理財的市場競爭力遭到拷問;之后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大額存單的發行、存貸比限制的取消等監管政策的出臺,“銀行理財將被取代”或“銀行理財存在的意義已經消失”的言論甚囂塵上,一時間不絕于耳;6月中旬,A股爆發罕見的股災,大量資金外逃使銀行理財又不得不面對“資產荒”這一資本市場新常態。加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強勢來襲,投資者教育的缺乏,高端人才的缺乏與流失等問題,銀行理財2015年的道路頗為坎坷。
只是依托網點多、客戶基礎雄厚的傳統優勢,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規模仍實現了持續增長,但對2016年,這種情況或將發生轉變。“2015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較2014年微幅增長,大概率已見頂。”銀率網分析師閆自杰表示。
看綜合能力,中外資冰火兩重天
總體而言,由于各中資銀行的理財產品類型、收益等差別不是很大,因此銀行自身的規模和客戶基礎仍然決定了銀行的理財地位。
從《銀行理財能力評價報告(2015年下半年)》綜合排名結果看,國有銀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銀行排名靠前,外資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總體排名靠后。
其中綜合能力排名前10的有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和杭州銀行。
該排名是以各類產品的發行量占比為權重乘以各家銀行在各類理財產品的管理能力得分,得到銀行理財能力的綜合評價排名。依據銀率網銀行理財能力評價體系的產品分類,2015年下半年銀行發行的非結構性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占比為9.38%,非結構性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占比為16.68%,非結構性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占比為67.70%,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比為6.23%。
這就意味著,產品線覆蓋面和權重產品的理財能力是影響銀行綜合理財能力的關鍵因素。
比如排名第一的中國銀行,雖然在產品覆蓋面上沒有達到全覆蓋,但是在非結構性部分的理財能力比較突出,尤其是在權重最大的非結構性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上得分很高,使得總體得分居前列。
排名第三的交通銀行,雖然實現了產品線全覆蓋,但是在權重產品上得分較低,因此排名反而落在兩個產品線覆蓋不全的銀行之后,不過交通銀行非結構性保本浮動類產品的理財能力比較突出。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目前一些大型城商行盡管已實現產品線的全覆蓋或接近全覆蓋,但排名依然靠后,主要是由于其表現突出的產品線比較少,缺乏亮點。“在銀行理財發展和轉型的過程中,銀行不僅要做好產品線覆蓋,以滿足銀行理財投資者多樣化的需求,更需要打造自身核心優勢品牌,去同質化競爭,然后才能脫穎而出。”閆自杰表示。
不過有一家城商行卻成功殺入前十——杭州銀行排到銀行綜合理財能力榜第10名,事實上這也意味著長三角地區銀行的成長。據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5年,面向長三角區域的投資者,銀行累計發行51136款個人銀行理財產品。相對于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個人理財產品,長三角的投資者可投資到其中一半以上。其中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601009,股吧)、杭州銀行在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上遙遙領先,在長三角區域內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剛泊入中國落地時號稱財富管理能力很強的外資行卻排名靠后,在綜合理財能力排名后10位的銀行中,外資行就占據了5席,其中不乏老牌理財“能手”,比如東亞銀行就位居倒數第8的位次。
“外資行在進入中國后,在政策和業務權限方面都比中資行要弱很多,網點數量和客戶基礎更少,而且外資行理財主要走中高端路線,所偏重的產品和中資行比也有很大不同,高風險產品不少。這些都決定了外資行的綜合理財能力有些水土不服。”一位外資行財富中心人士稱。更多理財產品行業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銀行理財產品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8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