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歷了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城市規模擴張造成的問題與矛盾也日益顯著。那么,煙臺市地區的城市規劃情況如何呢?一起看下下文吧。
5月19日,煙臺市規劃局官方發布了煙臺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規劃從空間范圍、城市發展目標、城鎮化、城市性質、中心城區發展方向、城市交通等多個方面對煙臺城市發展進行了詳細的解說。
蓬萊和回里、桃村納入中心城區范圍
煙臺市行政管轄區,包含煙臺市芝罘區、萊山區、牟平區、福山區、開發區五區,以及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棲霞、海陽七個縣級市和長島縣,面積約13746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北至海濱(包括養馬島、崆峒島全境),東至牟平區東環路以東,南至榮烏高速公路及規劃繞城高速公路,西至平暢河,總面積約740平方公里。
城市規劃區:煙臺市五區(芝罘區、萊山區、牟平區、福山區、開發區)的全部行政區劃范圍和棲霞市桃村鎮,總面積約3002平方公里。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
遠景發展構想,將西部的蓬萊和南部的回里、桃村納入中心城區范圍,形成“T”型城市結構。
2020年市域總人口790萬人,城鎮化水平70%
確定煙臺的城市性質為山東半島的中心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市職能為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港口城市,區域性的金融、貿易、服務中心,全國重要的旅游度假勝地。
規劃2020年市域總人口為790萬人,城鎮人口553萬人,城鎮化水平70%。規劃引導市域城鎮體系形成“一帶一軸”的空間結構。一帶為“北部濱海城市帶”。一軸即“煙—青”發展軸。規劃煙臺中心城區2020年城市人口規模為23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55平方公里。
城市發展目標為,大力推進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把煙臺市建設成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港口城市和富有歷史、人文、山海特色的濱海旅游城市。
拓展東西兩翼適度向南發展,明確六大中心城區功能
規劃明確了中心城區發展方向和空間結構。
積極拓展東西兩翼,適度向南發展。以芝罘濱海地帶為中心,拓展東西兩翼,貫通南北山海,形成“山聳城中,城隨山轉,海圍城繞,城島相映,融山、城、海、島于一體”的城市格局。以天然河流、山體和永久性綠帶分隔,形成芝罘、萊山、開發區、福山、牟平、八角等六大組團,構成多組團、多核心的濱海帶狀組團城市結構。
明確了中心城區功能布局。芝罘組團:以行政、文化、商業金融、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城市中心區。萊山組團:以文教科研、高新技術為主的功能區。牟平組團:以旅游度假為主的綜合功能區。開發區組團:以工業和生活服務功能為主的綜合發展區。福山組團:以工業、物流和生活服務功能為主的綜合發展區。八角組團:以港口和臨港工業為主的新港城。
“一核一帶多軸”景觀風貌,完整保護歷史環境
在城市特色和整體城市設計上,整體景觀風貌規劃為“一核一帶多軸”結構。“一核”為芝罘組團的都市空間核,是城市商業、商務、旅游中心。“一帶”為沿海自然及人文景觀帶。“多軸”分別為城市文脈軸、城市發展景觀軸、自然景觀軸和城市生態軸。
在綠地系統上,統籌布局城市公共綠地和生產防護綠地,形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綠地系統結構:“一環、三片、五帶、十七園”。
在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保護上,堅持保護歷史真實載體和保護歷史文化環境并重、合理利用與永續發展兼顧的保護原則,保護歷史文物真實性信息,完整保護歷史遺存及其周邊歷史環境與風貌。以歷史文化遺產的妥善保護為前提,發掘和展示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進行合理、永續的保護性利用。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在城市交通方面,構建“快捷、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完善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組成的城市路網,形成功能明確、等級清晰、級配合理的路網結構。提高支路網密度,達到3—4km/km2。
除此之外,本次城市總體規劃還包括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城市綜合防災減災、地下空間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
更多產業規劃資料,更多園區規劃案例、資訊等,可以點擊查閱下文產業規劃官網詳情哦。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8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