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模式在各個領域的深入發展,互聯網醫療已經逐漸走進現實并改變著市民的生活,2015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得到了極大發展,規模不斷增長,模式不斷創新,在醫療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日益擴大。
盡管互聯網醫療是當前互聯網+大時代中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一個行業,但是對很多人來說,仍舊是一種新鮮事物。互聯網醫療行業應該如何發展?
2016-2021年互聯網醫療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分析認為互聯網醫療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技術,一條是監管。監管過于滯后于技術,看似政策對這個新興業態寬松,實質上并不利于互聯網醫療更快更好發展。
當前,互聯網醫療業態已悄然發生變化,并呈現出巨大的商機。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不斷與線下醫院對接試水創新應用;移動醫療應用也頗受資本市場青睞。互聯網為醫院插上了翅膀,將改變傳統的就醫方式。但前途并非一片光明,包括電子處方在內的一系列政策并不明朗,使互聯網與醫療的深度融合仍存在不確定性。僅今年之內,將近40家醫療健康互聯網公司相繼倒閉,春雨醫生、丁香園、杏樹林等知名應用也開始戰略轉型。
互聯網醫院、在線掛號、網上支付、遠程會診、手機醫療應用、可穿戴醫療產品等,都是互聯網技術日益成熟的體現。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醫療的深度融合,已使血糖、血壓、心電圖等醫療信息能做到隨時收集,遠程精準指導猶如醫生就在眼前。前些日子,“天宮二號”與地面之間展開了一次天地醫療會診,更彰顯互聯網醫療技術的進步與成熟。
但監管舉措和運行規則,卻遠滯后于技術。譬如,盡管技術上已實現遠程診療,但網上電子處方如何認定和管理,卻是件頭痛的事,“處方從何來”成為困擾,互聯網診療就不完整,網售處方藥也不能成為現實;由于醫療人才管理滯后,“醫生從何來”成為互聯網醫院的待解難題;醫保基金付費規則沒有及時適應互聯網,醫保移動支付難以普及,“費用從何來”制約了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患者的信息可被就診卡完全收納,看病不需要帶病歷本了,而當各醫院推出不同的就診卡時,卻面臨相互不兼容的尷尬;當一家互聯網醫院建成后,卻發現只能進行咨詢,無法展開診療,等等。
互聯網醫療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技術,一條是監管。技術是基礎,沒有技術,相當于車輛沒有質量和速度,互聯網醫療就無從談起;監管則是保障,缺乏強有力的監管,猶如缺乏交通規則。當前,互聯網醫療的技術發展迅猛,但監管卻沒有與之相適應,呈現“單腿走路”態勢。
“互聯網+醫療”的融合創新,確實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單腿走路,不僅走不出互聯網醫療的光明前景,而且存在技術被濫用等風險。處方藥網上非法銷售、無資質微整形手術寄生于微信、號販子利用網上掛號漏洞搶占號源等,無不是因為技術已基本成熟、但監管滯后所致。監管已掉隊太遠,必須迎頭趕上,與技術并駕齊驅,互聯網醫療方能行穩致遠。
盡管目前尚未有平臺形成互聯網醫療服務閉環,但已有一些平臺初步獲得了用戶規模和品牌價值,并開始向產業的多個環節延伸,嘗試構建醫療生態。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