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也逐漸崛起,不管是汽車還是家電品牌,很多自主品牌已經站立腳跟了,11月21日,由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的《品牌藍皮書:中國品牌戰略發展報告(2016)》指出,經過多年的積累,自主品牌遭遇外資品牌圍剿的現象正在減少,很多民族品牌實力日漸壯大,市場策略逐步成熟,無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與外資品牌正面交鋒的機會越來越多,獲勝的概率也越來越大,甚至在一些國外傳統優勢產業出現了“攻守轉化”的局面,一些國際品牌市場份額正在降低。
事實上,日本家電企業逐漸退出中國市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比如“松下電器”先后關閉等離子電視工廠和液晶電視的合資工廠,正式宣告“松下”電視品牌全面退出中國生產,未來將以訂單外包方式參與中國市場的分割。
再如,被喻為“液晶電視之父”的“夏普”開始收縮電視業務,“索尼”將在中國市場剝離電視產品和移動產品的傳聞也并非空穴來風,曾經以等離子技術走紅市場的“先鋒”品牌也將其電視品牌授權給了“蘇寧集團”,“三洋”電視品牌的使用權也賣給了“國美電器”。
家電市場的攻守轉換也波及歐洲老牌企業“西門子”,繼2014年9月初“通用電氣”將家電業務出售給“伊萊克斯”后,“西門子”也宣布將以30億歐元向“博世集團”出售兩者合資企業——“博西家電”50%的股份,徹底揮別家電領域。
據相關報告指出,“攻守轉化”的現象在家電市場表現得最為明顯。有數據顯示,日本彩電品牌2013年的全球份額為23%~24%,2014年只剩下18%;相比之下,中國彩電品牌2014年的全球份額達到25%~26%,比上年增加1個百分點以上。
但是相關報告也指出,相對于13億人口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中國顯然還屬于“產品大國、品牌小國”。品牌是社會生產力與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品牌不僅關系到企業核心競爭力,更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通過品牌建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實現由單純的規模擴張向追求品質升級,推動由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轉變,應該成為當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中國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國出口的商品中,90%以上是貼牌產品,能為眾多世界級品牌做代工說明中國產品也具備了一定的品質優勢。更多相關家電行業資訊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家電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