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用隨騎,騎完就走,時租費僅為1元左右的共享單車受到歡迎,11月24日,成都百余輛共享單車被清理。
11月25日上午10時許,站在華陽街道轄區的街頭,打開近來時髦的共享單車軟件,所有的單車都密集地定位在華文巷里。
24日,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公室對轄區內100余輛共享單車進行了清理,城管辦認為,共享單車違反了《成都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禁止占用城市道路開展經營活動”的條款。
昨日下午,城管人員仍在陸續往城管辦大院內運送街面發現的共享單車。 針對此次執法行為,市城管委認為,共享單車的執法主體不應是城管部門,并且應以《成都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進行處置。
比如,這些隨處停放的單車,也引來一些用戶和城市管理者的抱怨。比如,因為亂停放,華陽街道的上百輛“共享單車”被清理。
對于“共享單車”這種出行方式,成都市政府如何看待?該負責人表示,成都作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當前正在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把“堅持綠色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作為“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市政府很高興看到市民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單車出行,這對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推進綠色發展有重要意義。成都將創造有利條件,方便市民更多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跟之前的傳統公共自行車使用系統相比,“共享單車”的優勢足夠突出,尤其是手續簡捷這點,打動了不少市民。然而,通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后,也有市民發現,“共享單車”的停放問題已經值得注意。部分管理部門也留意到了這一點。11月24日,華陽街道城管辦執法人員就對轄區內的“共享單車”進行了清理,清理原因正是“占用城市道路進行經營活動。”
對此,不少市民表示城管的做法并非全無道理。“我覺得城管的清理可以理解。”市民張先生稱,“共享單車”出現后,亂停放的現象他時有遇到。“隨便停當然方便,但大家都隨便停的話就亂了。”家住喜樹街附近的一位市民表示,小區外人行道原本就不寬,“就算不是亂停放,也影響走路。”成都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基于此,各家共享單車公司都在呼吁用戶文明停車,并試圖通過信用積分體系引導用戶將車停在公共非機動車停放區域。
此外,成都商報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部分有意識規范停車的市民也遇到了現實的尷尬。昨日,在把“共享單車”騎到地鐵高新站后,劉先生找了半天,也沒想好該把車停在哪里,最后在他把車停在了地鐵站外的一塊空地上。停好后,他心里還是有點“虛”:“我也不曉得停哪里合適,就只能盡量停在不影響他人的地方。”他建議,像地鐵口使用頻率高的地方,可以設置專門的停放區域。市民余先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剛剛騎車的時候我還在擔心,到了小區門口車停哪里。”11月25日,余先生中午回家取東西他騎了“”,但到家后停車遇到難題:停哪里好呢。他建議,“人行道沿街處,是否可以劃統一的停車區?”
“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符合城市綠色發展的理念,本身是值得鼓勵的。”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院長陳艷艷表示,“但交通工具在使用過程中會占用公共資源。”她表示,自行車亂停亂放在影響城市風貌的同時,也會侵占步行空間,亂行則會對其他交通方式造成干擾。
“自行車的運行要融入城市的有序管理。”陳艷艷認為,從共享單車公司來說,在提高單車使用率獲益的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將使用者的不良使用納入信用積分管理。另外,陳艷艷特別提出,從城市管理者來說,“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多劃一些停車的空間。”陳艷艷表示,市民亂停放不能簡單歸結為市民素質問題,如果城市管理者能提供更多的停放空間,加上相應的引導,可以更好地解決自行車停放的問題;另一方面,城市也應該給自行車等非機動車更多路權。“現在一些城市,非機動車道往往被其他行車以及停車擠占。”
陳艷艷稱,對于“共享單車”這種新事物,“使用中出現問題,政府和企業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和包容。”
針對近日出現在成都街頭的“共享單車”以及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公室對轄區內100余輛“共享單車”進行清理引起的爭議(成都商報近日連續報道),昨日,成都市有關方面召集城管、交通、質監、交管等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專題會議,正抓緊研究制定措施,方便市民綠色出行。
相關部門表示,作為一種新型交通方式,“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市民出行多了一種選擇,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這對市民綠色出行、綠色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共享單車”不僅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特別是解決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難題,推進城市綠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也與成都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的“堅持綠色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主要目標相契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將創造有利條件,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加快推進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配套建設,在方便市民選擇綠色出行方式的同時,規范市容環境秩序,使“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更好地服務廣大市民,共同把成都建設成為綠色低碳城市。
不管是汽車分時租賃,還是對共享單車,單靠租賃都難以實現盈利。單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分析認為,應著眼于模式和業務的創新,比如通過車身廣告、大數據變現獲得收益,通過與酒店、物業公司合作等尋求新的利潤點等。在行業尚未培育的階段,在景區、大學、企事業單位的場景化應用有助于加速落地和推廣。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