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中國養老產業分析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認為,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主要因為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使得養老問題愈發突出,國家也不斷出臺政策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
養老開始成為中國社會的集體憂慮,也成為有志于此的企業的新賽道。
根據民政部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22億人,占總人口16.1%。另據全國老齡辦《中國養老產業規劃》稱,到2030年我國養老服務業市場的總產值將突破10萬億元。
老年人口每年以大約1000萬的速度增長,中國政府不得不確保養老金和福利機構適應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這對政府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同時對于相關產業來說,這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機。
養老產業機會和難度同樣明顯。雖是一片“藍海”,但高昂的人力成本、大城市居高不下的物業價格足以侵蝕掉養老機構大量利潤,加上“養兒防老”等傳統居家養老觀念的阻隔,中國式養老機構的運營近乎是孝義、標準化服務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術。
北京萬怡醫養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永玲每天都在實踐這樣的平衡術。她的工作,是為北京萬科管理養老項目。有50%的陽光中庭,也有臺球桌,還可以打牌、看電視,兩人一間,可以常住也可以“日托”,在京郊房山這個剛剛亮相的“嘉園長陽長者中心”,于永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已形成完整、科學的管理體系的傳統地產開發不同,養老本身是一個微利行業,員工及成本控制需要特別合理的配置,目前先進管理方法的應用在國內仍然比較少見。
盡管如此,萬科將養老作為了探索戰略轉型的方向之一。萬科集團副總裁劉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將養老產業規模化,做成獨立生意,而不是某種業務的延伸。如今,北京萬科逐漸建立起了三條產品線:城市機構型的怡園,偏重于照顧半自理老人,甚至失能、失智的老人;CCRC大型綜合養老社區隨園,主要面對健康老人。而上述“嘉園”則是第三種形態,開在社區里,規模相對更小,但可以做一些日間照料服務、康復上門服務、衛生家政服務等等。與之前重護理的城市機構型產品不同,這類“社區嵌入型”養老中心的客群是更廣泛的居家社區老人群體。
于永玲介紹,比較而言,大型養老機構的好處是規模相對大,擁有足夠規模后相對更穩定,而嵌入式規模小,增強客戶黏性需要嫁接做大量外部資源嫁接,引入更開放、多元的服務。她表示,北京萬科計劃以輕資產的方式運營這類嵌入式養老項目,即不持有資產,主要負責運營,同時將服務標準化,為規模化做準備。她的同事、北京萬科醫養管理公司董事長王垚這樣表述嵌入式養老存在的邏輯:“養老的人群真正需要住到機構里的比例并不高,在北京,90%的老人都是居家養老,嘉園的產品線就是針對這部分老人,讓他們在社區在家里就可以便捷地享受一些養老服務。”
的確,習慣了居家養老的中國人已經開始考慮這種“有距離的親密養老”,一些地方政府也行動了起來。《解放日報》今年6月報道稱,上海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上海將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方式,讓老年人就近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頤養天年。而合肥、太原、西安也都在探索或實踐這種模式。
難點在哪里?“最大的問題是支付問題,這是整個行業要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于永玲說,在沒有商業保險產品提供支撐的前提下,老年人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都是限制養老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障礙。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也曾對記者分析,目前中國養老產業存在三大瓶頸,投資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不清楚,導致企業觀望,如果金融市場不開放,資本不愿意進入。其次是模式問題,做養老健康的企業多在虧損,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資金受到政策和機制的制約,同時要對接很多的部門。另外,專業人才也很缺乏。北京大學護理學院教授郭桂芳給出的數字是,我國現有護理人員總量與老齡社會需求量相差巨大,缺口至少數百萬,農村和基層護理人員短缺更嚴重。
養老無疑是門慢生意。于永玲感慨,做養老要“學會過苦日子”。嘉園長陽長者中心的院長閻露露也說,對于企業而言做養老是艱難的,政府沒有補貼,能堅持做養老這門生意的企業,看中的是其未來的前景。
盡管困難重重,但一切都在向好。近期,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讓養老產業形成欣欣向榮、朝氣蓬勃之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隨即,全國老齡辦等25部門共同制定發布了《關于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而后,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了《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315項國家標準;10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更將消除制約養老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提上日程。截至2016年6月底,萬科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青島、成都等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開業運營了超過30個養老項目。
出生與死亡,就像日出與日落一樣不可避免。衰老意味著能力的喪失及死亡的威脅,而衰老和死亡卻遠不只是醫學問題,不能簡單以現代醫學的臨床視角去思考。“4-2-1”的家庭結構模式,讓當下中國中年“中產”們較早地開始擔憂養老問題,這是社會觀念進步的體現。然而,如何優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大多數人仍缺少清晰的圖景。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