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旅游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概念,對于這種后工業時代延伸出來的服務項目、文化項目,如果做得好,原本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游客的興趣和巨大的商業機會。畢竟,作為工業制品的消費者和使用者,一般人只看見了終端市場的最終成品,但不清楚工業制造業的工藝技術、企業管理模式以及長期形成的企業文化,而工業旅游則拉近了企業與消費者的這種距離感,同時會贏取不同程度的商機。
當前的大多數工業旅游項目、線路可以用名不副實來形容。例如,前不久我在珠三角某市參加了一場為期半天的工業游,旅行團成員大都是來自廣州、北京的企業和文化界人士,參觀的線路主要是當地一些大型鞋廠和手包、手機等奢侈品以及高消費產品制造企業。這些游覽場所屬于傳統生產企業,目前處于規模化的流水線作業狀態。
問題在于,在場的數十號游客既沒有機會參觀企業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作業狀態,也沒有機會了解這家企業的創業歷程,例如如何從小做大的企業發展文化,而這些恰恰是工業游的價值所在。實際情況是,游客們自始至終被安排在企業的產品陳列室轉悠,聽企業的辦公室人員宣傳他們的產品質量如何好、市場銷售量占有率多少、面前這些產品適合哪些年齡段的人士等等,整個一個工業游環節,被生生弄成了產品促銷活動,而希望游客最終買走一些鞋子、手包成了接待方最大的目的。
工業旅游應該怎么做?這在國內尚屬正在探索的創新之舉,一些旅行社以及主管部門在設計和接待上有所欠缺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在國外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工業旅游已經屬于成熟的旅游項目。比如在參加一些老舊工廠的旅游項目時,接待方除了讓游客直接參觀車間、與工人互動,體驗設備操作外,還用圖文、視頻等全方位展示這個企業的創業史、當時的國際環境以及企業與整個時代的關系等等,讓游者在參觀中深刻體會到創業、守業和工業文明的變遷史。而在整個過程中,游者基本感受不到接待方的產品促銷,而此刻企業文化已經深刻地留在了觀者的印象中,這豈是區區一點產品銷售可以比較的?
工業游大有可為,但需要的是組織者、接待方拋棄急功近利的短視思維,戒掉打著工業游的牌子行兜售產品之目的。真正的工業游,是向游客展示真正的企業文化、互動體驗,讓他們感受到制造業管理藝術的魅力,體會到普通人不易感受到的工業文明的細節,唯有如此,才會有更多的人對工業游感興趣。
11月28日,全國工業旅游創新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辦,大會發布了《國家級工業旅游區(點)規范與評定》行業標準以及《全國工業旅游發展綱要(2016-2025年)》(征求意見稿),并為包括青島啤酒在內的首批國家工業旅游創新單位授牌。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講話中指出,雖然相對于世界發達國家,我國工業旅游目前還處于萌發階段,但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現有262個資源型城市、14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旅游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近年來發展形成的特色工業小鎮,將生產展銷、文化創意、休閑游憩等功能有機融合,為工業旅游開辟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2016-2021年中國工業旅游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表明,除了體量越來越大,工業旅游對經濟和就業的帶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李金早提出,未來5年,我國工業旅游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接待游客總量將超過10億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將超過2000億元,實現綜合收入可能超過直接收入的10倍以上,新增旅游直接就業超過12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新增超過600萬人。
實際上,一批知名企業早已瞄準了工業旅游這片藍海。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總監白如冰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分看好工業旅游發展前景。“伊利集團從2005年起開發工業旅游項目,目前累計接待人數已經達到1000多萬人次。我們在全國總共有43個景區,其中4A級的有三個,3A級的有十幾個。”
由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青島啤酒博物館也是工業旅游中的佼佼者,據大會提供的資料顯示,青島博物館自2003年建成開放以來,目前已創造出45.58億元的品牌價值,年接待游客達70萬人次,旅游收入5000萬元,也是青島接待入境游客比例最高的4A級景區。
對于企業來說,工業旅游除了能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還有助于企業品牌理念的輸出。“工業旅游一方面給消費者一個親臨現場體驗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品牌效應的傳播,對于我們產品的宣傳是非常有意義的。伊利的工業旅游現在吸引力非常強,我們去年參觀人次達到50萬,今年將突破60萬,很多旅行社、教育機構爭相走進伊利。”白如冰告訴記者。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也表示,工業旅游對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品牌價值、贏得消費者信任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在工業旅游上還要進一步加大投入,要激活機制和培養人才。以青島啤酒博物館為基礎,我們現在已經延伸到了青島啤酒1903社區酒吧、個性化紀念品開發、旅行社等幾大旅游產品板塊。”
而對于資源型企業來說,開發工業旅游對推動企業轉型也有著積極的作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主任王立新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開灤過去是以開發煤炭為主的資源型企業,有7萬多在職職工、9萬多退休員工,要改善企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很多,但是我們認為工業旅游前景非常好。”
王立新介紹,開灤從2000年開始轉型,而工業旅游則是集團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為了適應國家去庫存、去產能、調結構、轉方向的號召,我們依托開灤的工業文化修建開灤博物館,利用唐山礦的一部分產前區、老廠房和井下廢棄的老巷道來發展工業旅游。”
雖然工業旅游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李金早還指出了目前工業旅游發展中的不足和難點。李金早表示,由于我國工業旅游處于萌發階段,大量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工業旅游的價值,沒有摸透工業旅游的發展規律,一些企業缺乏高層次策劃規劃,僅僅停留在工業產品介紹階段。王立新也坦言,目前開灤博物館的直接收益還是門票,下一步要按照盡量延長旅游產業鏈,增加盈利點,未來還可以帶動周邊第三產業的發展。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