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旅游起源于法國,最初是以汽車行業最后逐步深化為工業旅游,中國工業旅游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更重視工業旅游經濟效益的增長點,即工業旅游購物,旅游規劃專家分析,工業旅游規劃項目因具有文化性、知識性、趣味性,具備現場感、動態感、體驗感等獨特魅力而深受游客青睞。
未來5年,工業旅游接待游客總量將超過10億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總量超過2000億元,實現綜合收入總量可能超過直接收入的10倍以上,新增旅游直接就業超過12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新增超過600萬人。
在青島最知名的工業旅游景點——青啤博物館,游客可通過專門通道,瀏覽整個生產線,系統了解啤酒釀造生產工藝流程,品嘗新鮮的原漿啤酒。青啤博物館工作人員金雨告訴記者,這些工業旅游項目為青啤帶來了火爆的人氣。“博物館30多位講解員全部上崗,連館長也親自上陣。每位講解員每天至少要帶8個團。”數據顯示,僅2016年國慶期間,青啤博物館就接待游客3.4萬人次,同比增長19.2%;營業收入218.6萬元,同比增長15.1%。
2016-2021年中國工業旅游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表明,越來越多企業嘗到了工業旅游的甜頭,推出各類旅游項目。諸如黑龍江大慶石油工業展館游——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油田歷史陳列館、石油科技館、石化總廠展覽室等;海南推出了海南核電工業旅游項目,設計了形象展示、互動體驗、公眾科普3個功能區,在互動體驗區游客可以通過高清攝像頭觀看核電廠區外貌、主控室工作情景等實時畫面。
有專家表示,工業旅游和傳統旅游相比,不僅是觀光休閑,還能夠滿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旅游者加深對城市的了解,增強對企業和科技的感性認識,體會企業的文化內涵,這是傳統旅游模式無法給予的。
日前,全國工業旅游創新大會發布了《國家級工業旅游區(點)規范與評定》行業標準以及《全國工業旅游發展綱要(2016—2025)》(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在全國創建1000個以企業為依托的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100個以專業工業城鎮和產業園區為依托的工業旅游基地,10個以傳統老工業基地為依托的工業旅游城市。
追根溯源,工業旅游起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法國,當時法國雪鐵龍汽車制造公司為宣傳品牌和產品組織游客參觀其生產流水線,引起眾多廠商爭相效仿,其中部分廠商采取了對參觀者收取少額費用的做法,而后傳導到其他工業領域,逐步演變成以工業遺址和工業觀光為主的工業旅游。
當前,歐美發達國家有15%以上的大中型工業企業都在開展工業旅游。
我國的工業旅游起步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自2004年國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工業旅游示范點后,上海寶鋼、青島海爾、貴州茅臺、北京首鋼、中國一汽等大牌企業開始積極探索工業旅游項目,也有越來越多的工業主導型城市開始注重工業旅游開發。目前,開展工業旅游活動的各類工業企業已遍布全國幾乎所有省區市。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354家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預計有1000家左右;2015年全國工業旅游接待游客超過1.3億人次,工業旅游收入達到100億元,直接就業達到6.5萬人,間接就業、季節性就業達到300萬人。
相較于同期起步的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我國的工業旅游實際上一直不溫不火,目前,還處于萌發階段,但前景看好。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指出,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現有262個資源型城市、14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旅游空間廣闊,潛力巨大。特別是,近年來發展形成的特色工業小鎮,將生產展銷、文化創意、休閑游憩等功能有機融合,為工業旅游開辟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一些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工業主導型城市正面臨著艱難的轉型考驗,擁有變“廢”為“寶”魔力的工業旅游為其亮出了一道曙光。
已有珠玉在前。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便是開發工業遺產旅游的范本。通過和旅游開發、區域振興等相結合進行開發和整治,破產的亨利鋼鐵廠被改造成一個露天博物館;廢棄鐵路和舊火車車皮變成了當地社區兒童的藝術表演場地;蒂森鋼鐵公司成為以煤鐵工業景觀為背景的大型景觀公園,廢棄的舊貯氣罐被改造成潛水俱樂部的訓練池……實現了銹帶復興。
發展工業旅游,以東北為首的傳統老工業基地、以晉冀魯豫等為代表的資源型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在工業化過程中,這些地區有些產業已經衰敗或是面臨資源枯竭,形成了豐富的工業遺址,比如礦山、老舊廠房,旅游業可以借用,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國家礦山公園就是依托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立起來的首批國家礦山公園;二是這些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在工業化進程中,創造了很多新的成果也可以借用,比如中國一汽可整合汽車展覽廳、青啤博物館等。
以此次躋身首批國家工業旅游創新單位名單的黑龍江省大慶市為例,深度挖掘資源稟賦,將松基三井、鐵人一口井等工業遺址作為國家符號來挖掘和塑造,打造了一批工業旅游產品和經典路線,實現“以油興市”到“以游興市”的蝶變。
誠然,工業與旅游的聯姻將會產生多贏的效果,從“工業經濟”走向“體驗經濟”,對于我國老工業基地尋找轉型再生之路,提振經濟,緩解地區衰落和就業壓力,改善生態環境,重建地區形象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做好并不容易。
工業旅游,絕不是簡單的 “工業”+“旅游”,而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產要素和產業資源,通過恰當的組合改造形成新的旅游產品,創造性地將工業的迷人魅力滲透到旅游的諸多要素中去,營造全新的體驗氛圍,借以展示工業文明。
因此,需要改變過去單調的工業旅游內容,在了解企業歷史文化、參觀生產線的基礎上,增強互動性、趣味性、體驗性,力爭做到別致或是極致。與此同時,組織不同的企業和特色鄉鎮、高新經濟開發區、產業園、港口等一起進行整體規劃,形成特色工業旅游集聚區,串成完整的工業旅游路線,或是將工業旅游項目植入經典旅游線路中,打開工業旅游的消費市場。
據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工業旅游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接待游客總量將超過10億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總量超過2000億元,實現綜合收入總量可能超過直接收入的10倍以上,新增旅游直接就業超過12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新增超過600萬人。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