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信息化取得顯著成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信息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網絡經濟快速發展,網絡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網信軍民融合體系初步建立,全社會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但同時,中國的信息化存在著技術產業生態系統不完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水平不高、網絡空間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等瓶頸,這亟待在“十三五”期間破解。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布局了我國未來5年信息化發展的藍圖,其中提出的16項工程和12項優先行動都是國家在“十三五”期間重點支持和實施的工程項目。并提出引領創新驅動、促進均衡協調、支撐綠色低碳、深化開放合作、推動共建共享、防范安全風險6個主攻方向。這在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和擴大企業發展空間方面都有積極意義,也為投資者在“十三五”期間布局信息化領域投資指明了方向。
《規劃》提及十六大重點工程,意味著網絡安全、大數據、智能制造、云計算、電子商務、5G等相關產業將迎來利好。
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部署未來5年信息化藍圖,并就信息技術與產業、信息基礎設施、信息經濟以及信息服務的各項指標提出了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了引領創新驅動、促進均衡協調、支撐綠色低碳、深化開放合作、推動共建共享、防范安全風險6個主攻方向。
在具體任務上,《規劃》部署了構建現代信息技術和產業生態體系、建設泛在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建立統一開放的大數據體系、構筑融合創新的信息經濟體系、支持善治高效的國家治理體系構建、形成普惠便捷的信息惠民體系、打造網信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體系、拓展網信企業全球化發展服務體系、完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等10方面任務。
《規劃》同時提出,到2018年開展5G網絡技術研發和測試工作,加快推進5G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加快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與融合,推動下一代互聯網商用進程,加強未來網絡安全保障,積極防范未來網絡安全風險。
陸峰表示,對于企業而言,《規劃》的出臺給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規劃》提出了10大任務、16項工程、12項優先行動,絕大多數任務、工程和行動計劃需要企業直接參與實施,有些任務、工程和行動計劃,即使企業不是直接參與實施主體,也需要企業參與做好信息技術服務支撐保障服務。特別是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信息基礎設施、大數據體系、信息經濟、軍民融合、網絡安全保障等一些優先行動計劃的實施,對于企業搶占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先機、培育新服務新業態、拓展市場發展新空間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規劃》提及的十六大重點工程,分別是核心技術超越工程、信息產業體系創新工程、陸海空天一體化信息網絡工程、鄉村及偏遠地區寬帶提升工程、國家大數據發展工程、國家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工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應用與推廣工程、農業農村信息化工程、網信軍民深度融合工程、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工程等。
這意味著網絡安全、大數據、智能制造、云計算、電子商務、5G等相關產業將迎來利好。
目前,我國網民數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互聯網用戶、寬帶接入用戶規模位居全球第一。2015年,信息產業收入規模達到17.1萬億元;“互聯網+”蓬勃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1.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一。智能終端、通信設備等多個領域的電子信息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
《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期間的信息化發展藍圖,即到2020年信息產業收入規模達26.2萬億元,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38萬億元,網絡零售額達到10萬億元。
在數據資源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政府掌握了中國80%以上的數據,對于很多需要數據源的大數據類創業公司來說,找政府要公開數據,仍不是簡單事情。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接觸過諸多創業公司,在找政府數據方面,千方百計找路子。《規劃》如何落實到各層級部門,有望在未來五年逐漸落地。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信息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顯示,《規劃》對信息行業來說是利好,國家信息化水平提高,相關基礎設施完善,對整個行業生態產生正向影響,在大環境上形成企業間的良性循環。
此次《規劃》的發布,將會有效助推信息化企業IPO進程。2016年創業板在制定此類企業的上市標準中,可能不再以財務指標為唯一標準,而是以企業信息技術的優勢,以及對社會、民生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來衡量企業是否符合上市條件。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