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國內造船行業都處于深入調整期,造船行業整體不景氣,2017年我國航運及造船市場仍不容樂觀,船企紛紛為搶訂單出新招。
由于船舶是全球一體化的產業,與世界經濟及貿易緊密相關,8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對船舶工業的影響遠超預期,全球造船業正面臨著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近年來,國際航運市場持續蕭條,全球新船市場需求大幅萎縮。2016年,新船市場的異常低迷,導致船企開工船舶大幅下降。進入2017年,船舶去產能任務會更加艱巨。
由于一單難求的局面持續得不到改善,各家船廠為獲取新船訂單可謂是費盡心思。有消息說,新加坡Navig8集團近來將和新時代造船簽約,訂造8艘LR2型成品油船,總價值達3.4億美元。目前,這一訂單已獲得民生金融租賃的支持,為其提供90%的融資,剩下的部分由船廠提供。有業內人士透露,這筆訂單每艘船的造價為4250萬美元,而訂金只有新船價格的2.5%,意味著預付款還不到100萬美元。船廠為了獲取訂單已幾近“瘋狂”。
2016年,國際船舶市場繼續深度調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67%,年末全球船企手持訂單較2015年底下滑25%。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造船完工量為353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6%;承接新船訂單量為210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2.6%;截至2016年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為996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9%。
造船業的低迷令企業舉步維艱。根據手持訂單交船日期統計分析,2017年計劃完工交付新船13927萬載重噸。但據著名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預測,2017年全球造船完工交付只有8970萬載重噸,這意味著將有約36%的訂單會被延期或撤單。
船企接單愈加艱難,多數船企處于一單難求的狀態。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有59%的企業沒有承接到新船訂單,中小船企的倒閉潮已蔓延至大型骨干造船企業。江蘇熔盛、舜天船舶、南通明德、浙江正和、浙江造船等我國骨干中大型船企深受影響,生產經營幾乎停滯,有的甚至進入破產重組程序。
在此背景下,業界擔心,像Navig8集團這種訂單模式,船東只需支付少量預付款,讓船廠承擔所有風險,這種對船東具有吸引力的“低風險”條款會令訂單激增,使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加劇,我國造船業產能過剩的狀況令人擔憂。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表示,全球新船需求總量在持續減少,即使能保持年均1億載重噸左右的需求量,相對現有的6500萬載重噸造船產能來說也是偏多的。
根據Wind系統數據,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2016年2月創出歷史新低,隨后開始迅速回升,2016年11月回到階段高點1200點;但是,進入2017年再次滑落,進入2月跌至700點左右,前景仍不樂觀。
馬士基航運2016年財報顯示,其2016年全年虧損3.76億美元,同比下降129.09%,其大中華區總裁方雪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6年全球集運市場需求同比增長在2%-3%,但運力同比增長4%,盡管2017年需求同比增長預計將達到2%-4%,馬士基表示樂觀,同時航運企業也有極大的運價上漲訴求,但市場需求量仍然不會有明顯改善,總體仍處于供需失衡狀態。
天風證券分析師姜明在航運行業點評報告中認為,集運是改善而并非反轉,首先是供需面依然嚴峻,同時2017年最大的風險來自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特別是中美之間稅收增加,而航運股的投資邏輯更多來自基建和國企改革概念,并非業績拐點。
聯訊證券研報同樣對航運持中性偏保守的觀點,其援引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表示,2016年,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率監測指數(CCI)為609點,仍處于偏冷區間,從長周期看,與2015年的644點相比下降35點,同比下降5.4%,供需失衡沒有進一步惡化。
聯訊證券認為,低供應增長不足以阻止閑置集裝箱船在2016年10月創下1.59mTEU的新高,產能過剩仍然是業界最大的問題,而在2017年將額外出現大約1.7mTEU的過剩產能。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船舶市場運營現狀分析及投資形勢分析報告預測,2017年全國經濟仍然難言復蘇,船舶運輸需求難以大幅提升。船舶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我國航運行業2017年市場需求狀況難以改觀。
本文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