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是我們餐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消費者消費意識的改變,龍頭調味品行業將不斷受益。
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國調味品行業發展迅速,已成為食品行業中增長最快的類別之一。
如今我國調味品行業取得長足發展,告別了此前小規模、作坊式生產,逐步向產業化、品牌化轉變。盡管調味品占食品工業比重不高,但其屬于典型的小產品、大市場,發展潛力無窮。
進口調味品在居民生活中也越來越多,同時數據顯示,過去10年,調味品行業整體處于增量發展,隨著成本上漲,調味品價格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這10年間,人均調味品消費量增長5倍,單價增長50%左右。
經過近年來的整合深化,調味品市場正迎來新的成長期。近日,中炬高新旗下美味鮮子公司開始對美味鮮及廚邦產品整體調整提價,幅度為5%-6%。
伴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逐年上升和消費觀念的升級,業內人士認為,高端餐飲行業逐漸復蘇并有望持續升溫,“餐桌周邊”產業如調味品產業將從中受益。
我國進口調味料的使用量越來越大,但進口產品存在的口味和內在質量衛生問題也日漸突出。雖然有一些消費者認為進口調料比國產調料好,但隨著產品的日益豐富,今后人們將對進口調料有一個更加理性的態度。對于廣大國內調味品企業而言,如何在進口調料日益增多的情況下贏得更多、更高端的市場,則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如今,越來越多的調味品開始進入大眾家庭的廚房。來自日、韓等國的調味品,價格比國產同類產品貴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但仍舊受到很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青睞。調味品消費將向高端發展,國外品牌在市場具有一定優勢。
我國調味品企業是多產的。拿醬油來說,目前我國醬油的產量已居全球首位,但優質醬油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卻被日、韓企業所占有。全國醬油市場規模達500萬噸,但大型企業生產的只占4%,大部分產品都是由分散的小企業甚至小作坊生產。在全球調味品的“金字塔”中,我國企業攀上“塔尖”還要假以時日。行業集中度低、缺乏強勢品牌仍是這個行業最突出的問題。調味品行業共有二十多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但卻幾乎沒有在世界上叫得響的品牌。
雖然近年來國外幾大食品公司都一直覬覦中國調味品市場,外資在中國調味品市場搶灘擴張的勢頭也從未減弱,但未來至少在10-15年內在國內調味品市場還會是國內品牌占據主導地位的格局。一批經過改制的全國性品牌,仍然在量上占絕對優勢。隨著醬油市場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一批二、三線品牌有望在五年之內脫穎而出,如青島的燈塔、北京的和田寬、上海的鼎豐等。
近日,中炬高新對外表示,旗下美味鮮子公司開始對美味鮮及廚邦產品整體調整提價,幅度為5%-6%。這是公司6年來首次提價。
對于漲價的原因,東吳證券分析指出,成本與費用上漲構成漲價壓力。調味品主要原料大豆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上漲,今年1-2月同比上漲17%,糖現貨價今年1-2月上漲約40%,且二者今年都有持續上漲的趨勢。在包裝費用上面,2016年瓦楞紙、玻璃等包裝材料的價格漲幅均在30%以上,成為多種食品行業相繼漲價的重要推手。同時,由于油價上漲及限制超載,運輸費用也將大幅提升。
2016年下半年以來,多家調味品公司相繼通過漲價來轉移成本快速上漲的壓力。2016年6月21日,恒順醋業發布公告,提高經典醋系列共19個單品價格,平均幅度9%;今年2月15日,涪陵榨菜發布公告,上調80克和88克榨菜主力9個單品到岸價格,提價幅度為15%-17%不等。
今年1月,行業龍頭海天味業也提高了醬油、蠔油、調味醬等大部分產品的出廠價和零售價。業內人士指出,海天味業作為行業龍頭提價,廚邦緊隨其后。其他企業仍在觀望,雖然暫時未有提價動作,但由于成本上漲壓力是行業共性,估計千禾味業、加加等可能跟隨,行業提價或成趨勢。
東吳證券認為漲價對終端的負面影響有限,調味品銷售情況良好。美味鮮子公司春節期間出貨同比增長約20%,增速加快,3月份銷售勢頭不減,今年第一季度銷售增速或達15%。
從原料來看,追求“自然、營養”的觀念在消費中的流行,從價格來看,調味品有集體追高的態勢,市場前景樂觀,新一輪國際化和專業化的兼并重組已經拉開帷幕。
此外,調味品行業比較分散,整合空間大,多家券商看好調味品行業龍頭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隨著恒順醋業、蓮花味精等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上市就成為了調味品企業加快發展的新途徑。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調味品發酵品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調味品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才能在與進口調味品品牌的競爭中獲得勝利。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