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馬云線下線下的開疆拓土,完全停不下來。
2月26日,一名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證實,阿里巴巴已全資收購餓了么。在三個月內,阿里將按90億美元收購餓了么全部股份,并與阿里旗下的O2O平臺口碑進行整合。
雖然阿里巴巴官方仍然表示對此不予置評,但是語氣十分緩和。這筆收購可謂是在情理之中。早在去年7月份,便有阿里巴巴高層向媒體透露,阿里或全資收購餓了么,而且談判已經在進行。
資深互聯網行業分析人士劉興亮對此點評稱,“買買買是阿里巴巴的投資策略,相比于阿里崇尚的全盤收購,騰訊一般不謀求控股。”
盡管外界認為這筆收購,最終形成與美團點評的巔峰對決。但是,阿里巴巴的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O2O領域,馬云的目光瞄準的是更加龐大的線下零售領域。此外,餓了么被納入阿里體系,也對于口碑的發展是利好。
賦能傳統線下
早在2016年8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曾向餓了么投資12.5億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投資了9億美元。而在2017年4月,兩家公司進一步增持餓了么,總投資金額為4億美元。自此,阿里系對餓了么持股總占比達32.94%,已取代餓了么管理團隊,成餓了么最大股東。
去年1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口碑進入其新零售體系,預示著阿里逐漸將線下布局與線上連接,實現新零售領域的全方位進軍。
阿里對于線下門店的賦能計劃開始顯現端倪。口碑CEO范馳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口碑的核心業務是幫助商戶增加客戶到店消費的次數,也就是對商戶的賦能。通過口碑的解決方案,商家可以有效地管理線下客流,提升消費者到店頻次的同時,進而增加客單價。
線下門店的賦能,也少不了外賣配送這一核心環節。截至目前,餓了么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未來,餓了么或與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也進一步整合,從而提升效率。
艾媒咨詢CEO張毅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在線上流量不足,線下卻有巨大紅利空間的情況下,整合線上線下為實體店賦能,打通零售場景是阿里巴巴轉型的必經之路。“通過口碑、餓了么等平臺為傳統的零售業賦能,獲得實體零售的突破,可能是最好的突圍方式。”
O2O之戰陷膠著
作為被并購方的餓了么,其態度頗令人尋味。該公司官方微博對此事的回應稱純屬謠言。
只是,合并在外界看來已經是迫在眉睫的需求。《2017上半年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指出,目前外賣市場三線及以下城市競爭激烈,但美團外賣上半年持續領先餓了么,從2017年1月開始,美團外賣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日活躍用戶量一直高于餓了么。
“美團點評的團購基礎十分強大,在北上廣深,餓了么與美團仍有一較之力,但在三四線乃至更深的地方,擁有團購優勢的美團、大眾點評在擴張效率上是餓了么難以抗衡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迫于美團的巨大競爭壓力,餓了么不得不尋找阿里系作為資本的支柱,最后通過融資合并百度外賣,使得市場規模再占上風。
據悉,在阿里于2017年4月對餓了么的增持后,餓了么以8億美元的總價收購了百度外賣,獲得了與美團兩足鼎立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餓了么CEO張旭豪的股權則被稀釋到2%。
目前,餓了么還未能迎來盈利。據了解,餓了么外賣平均每單補貼為1-2元錢,如此計算,一天的補貼高達上千萬元。餓了么CEO張旭豪去年曾表示,正在賺錢的路上。“目前在很多城市已經盈利了,我們相信只要市場再往上增長一段時間的話,我們的盈利可以把之前所有投進去的錢在一年內賺回來。”
然而一年未滿,餓了么并未能等到賺錢的那一天。其背后的資本已經迫不及待等待被阿里巴巴收購,從而套現退場。令外界關注的是,與優酷、UC、高德等被阿里巴巴收購的公司相比,未來的餓了么還能獨立嗎?
不能忽略的事實是,美團點評將會面臨更大的燒錢壓力。未來的O2O戰場,還會出現新一輪的補貼戰。有投資人在朋友圈戲謔地稱,“滴滴倒是松了一口氣。”畢竟美團點評有更重要的仗去打了。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