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公布《關于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企業所得稅 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08號)(以下簡稱“108號文”):自2018年11月7日起至2021年11月6日止,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
早在8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聽取今年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匯報,會議推出的三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新舉措中就有一條是“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期限暫定3年”,“108號文”正式落實了前述舉措。
“毫無疑問,108號文是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但對國內債券市場而言,或許更重要的還是108號文對未來境外機構配置國內債券的影響。”華創證券屈慶認為。
近兩月,國際債券投資者已開始逐步減少對我國債券的增持,特別是10月,境外機構減持人民幣債券96.24億元,是時隔19個月連續增持后首次首次減持人民幣債券。根據招商證券固收統計,10月境外機構在我國國債市場中的占比進一步小幅上升至8.13%,但上升勢頭有所減緩,今年以來已累計上升3.16個百分點;在我國債券市場整體之中,境外機構占比小幅下降至2.23%。
對此,招商證券固收分析師謝亞軒表示,中國的情況并非孤例,近幾個月以來國際債券投資者已開始逐步減持部分新興市場政府債券,美聯儲加息背景下新興市場資本流出壓力正逐步顯現。
在年初的中國央行2018年工作會議上, “擴大債券市場雙向開放”被確立為2018年央行九大工作任務之一,“南向通”、QDII擴容等也被招商證券固收預期均可能適時得到推進。
“由于此前,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已經是完全免稅,此次政策的落地預計將提高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我國政策性金融債的積極性。” 申萬宏源證券固收研究員孟祥娟表示。
根據中債登與上清所最新公布的2018年10月份債券托管數據,境外機構10月份單月共增持利率債44億元,其中增持國債203億元,減持政金債159億元;減持同業存單82億元。
據悉,按照此前我國所得稅法規定,QFII和RQFII投資我國債券利息應按照10%繳納所得稅(鐵道債可減半)。增值稅方面,70號文中指出,金融機構持有金融債券和同業存單利息收入可免繳增值稅,投資其余信用債等需要繳納6%增值稅。同時補充QFII和RQFII債券交易的資本利得可免征增值稅,但對利息的增值稅并未明確規定。
對此,孟祥娟認,雖然在法規層面,境外機構需要被征收所得稅和增值稅,但是在執行層面并不明確,導致境外機構投資者在對政策性金融債投資方面存在顧慮。而此次政策落地可以減小境外投資者對稅收的顧慮,促進境外機構持有我國債券品種的多樣性。
但是華創債券屈慶卻認為108號文對國內債券的利好作用沒有預期那么大,外資難以解困中國債市。
他表示,此前稅務部門對所得稅的征收并不嚴格,可能更多的是托管行代收后一直掛賬,而此次108號文明確了稅收征收,對政金債投資價值的提升作用可能也就沒有那么明顯,特別是3年后政策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即使108號文提高了政金債的配置價值,將部分配置需求轉移到政金債,明年國債和地方債仍面臨較大供給壓力,或抬高國債利率水平。
此外,他認為短期人民幣貶值壓力仍持續存在。主要考慮到美國經濟依然尚未見頂,12月美聯儲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明年暫停加息至少也是下半年的事,而國內寬信用政策落地效果還沒立刻見效為。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9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