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石生產國和消費國,2014 年產能突破4000 萬噸/年,占全球總產能的九成以上。下面是我國電石行業統計數據:
2013 年以來,在我國中西部地區陸續建設為聚氯乙烯配套的大型電石生產裝置,當年內蒙古、新疆、寧夏、陜西、甘肅、河南等6 個省份電石年產量超過百萬噸,均集中在具有資源優勢的中西部地區。2011 年該六大省份合計產量占全國比重為76.08%,2013 年該比重則達到了84.38%。與我國煤炭等資源集中區域相匹配,我國未來電石行業布局向中西部地區集中的態勢將會越來越明顯。雖然近幾年我國電石產量穩步增長,但產量增速低于產能增速,導致產能利用率一直低于70%,2014 年電石產業產能利用率僅為61%,電石產能整體過剩局面未能改善。
我國2012~2013 年新建電石項目以中大型產能(30 萬噸以上)為主。截至2013 年底,產能15 萬噸以上的企業數量接近50 家,占全部產能的66.32%左右;產能30 萬噸以上的企業在25 家左右,產能占比達到了52.3%。一些大型企業后續仍有投產計劃,預計產能占比將進一步提升。電石企業規模化、裝置大型化、爐型密閉化、生產自動化發展將是大勢所趨,規模化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也為電石行業的節能環保改造帶來市場。
根據電石行業統計數據,2015年,我國電石產量為2650萬噸,同比增長不到2%,增幅比上一年同期下降11個百分點。到2016年底,國內電石生產企業220家,產能達到4500萬噸/年,與2010年相比產能幾乎翻了一番,但相對于2015年,產能首次出現零增長。據我會統計,全國電石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自2013年連續下降,2016年前11個月,電石新、改擴建項目預計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3.2%。技術裝備水平高、節能環保效果顯著的密閉式電石爐產能達到3753萬噸/年,占總產能的比重提升至84%,內燃式電石爐比重下降至16%,較2015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
據初步統計,2016年,產量為2730萬噸,同比增長3%,開工率為83%(扣除長期停產與半停產1200萬噸)。電石月度產量基本上都超過210萬噸,除第1-2月份外,其它單月產量均超過去年同期。運行特點:一是集中了40500KVA等大型密閉式電石爐的內蒙古和新疆地區,依靠上下游產業鏈配套和當地煤價、電價的優勢,保持了較高的開工率。二是陜西、寧夏、新疆等地區全年新投產能力約120萬噸,對電石增產形成支撐。三是河南、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區上網電價較高(普遍比內蒙古、陜西、寧夏等地區高出0.15-0.20元/千瓦時),故當地企業開工率普遍較低。
根據最新電石行業統計數據,2017年前兩個月,我國電石累計產量為431.7萬噸,同比增長6.7%。2017年一季度,陜煤神木電化發展有限公司電石產量任務完成率達100.16%,其中#5電石爐單臺產量突破1.9萬噸。同時,綜合電耗、入廠蘭炭單耗、石灰單耗等指標均明顯下降,低于計劃指標值。
企業布局日趨合理、規模和集中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隨著國內產業布局的調整,中西部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的吸引,全國電石生產重心紛紛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十二五”期間,新疆、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等5省區新增產能均累計超過100萬噸。2016年5省區電石產能合計超過3300萬噸/年,占國內總產能74%以上。
2016年,國內最大的電石生產企業新疆中泰化學集團產能已經達到376萬噸/年,占國內總產能的8.3%。同年產量前十位的電石企業共生產電石1298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47.5%。據我會統計,2016年產能20萬噸及以上的企業有77家,合計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78%,比2015年提升了6個百分點。
電石出口略有增長。
據海關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出口電石10872噸,同比增長68.5%,出口均價605美元/噸;1-11月累計出口電石為13.3萬噸,同比增長10.7%。預計全年累計出電石14萬噸左右,有望增長10%以上。電石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亞、韓國、菲律賓等國家。
電石價格先跌后張。
自2011年8月以來,國內電石價格持續下降,從2011年最高的4100元/噸下跌至2016年中的2200元/噸(到貨價,下同),下跌幅度高達41%。部分地區電石出廠價甚至跌破2000元/噸,創歷史新低。但是,從6月開始,在PVC等下游產品行情持續回暖的帶動下,電石價格強勁反彈,到貨均價從年初的2400元/噸上升到年底的3100元左右/噸,上漲了700元/噸左右。以內蒙古烏盟地區為例,年底電石出廠價格達到2750-2800元/噸,比年初回升了600元/噸,漲幅30%,比去年同期也高出150元/噸,漲幅6.1%。
除了增速放緩,電石出口也嚴重下滑。據上述報告統計,2015年,國內電石累計出口量為16.9萬噸,同比下降23%。
通過了解電石行業統計數據,我們發現相比前幾年,最近兩年間,電石行業集中暴露出許多問題。第一,虧損面不斷擴大,價格持續下滑。由于產能過剩嚴重,以及出口急劇下滑,導致價格受挫,從而令企業虧損面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行業虧損企業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