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電池行業處于發展初期,市場份額遠低于晶體硅電池,但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全球光伏發電產業的飛速發展引發了全球多晶硅供應的持續緊缺,嚴重的制約了晶體硅電池產業的發展,晶體硅電池企業之間的搶料和價格競爭也隨之加劇。薄膜電池由于理論效率高、材料消耗少、制備能耗低等被稱為第二代太陽能電池技術。以下對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現狀分析。
2017-2022年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中國的薄膜生產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國的供應商,這有可能導致一些主要的原材料供不應求,例如一些目標材料、導電玻璃和硅烷氣體。德國賀利氏公司供應中國目標材料超過60%。在導電玻璃方面,日本的NSG集團和美國AFG工業公司占據中國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2009年,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較快,主要是2008年投產企業較多,眾多薄膜太陽能電池企業生產步入正常軌道。2009年,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達263MW;2010年,中國薄膜電池產量為380MW,同比增長44.5%;2011年,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達565MW。2012年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為400MW;2013年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了260MW,2014年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了300MW,2015年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了458MW。
技術領先是光伏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我國,以漢能控股集團為代表的光伏企業正在推動光伏產業從一代光伏(晶硅模式)向二代光伏(薄膜模式)的升級,并且已經掌握了最有前景的技術。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公司主要有風帆股份、廣東榕泰、天威保變和綜藝股份等。2013年7月,漢能成功并購美國GlobalSolarEnergy公司,這是漢能繼2012年并購德國Solibro和美國MiaSolé公司之后,在一年內完成的第三次海外技術并購。對GSE的并購,使漢能成為全球首家實現柔性薄膜太陽能組件大規模量產的公司,同時也標志著漢能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占據了薄膜光伏技術的最前沿。目前,漢能掌握非晶硅-鍺、非晶硅-納米硅、銅銦鎵硒等7條全球領先的薄膜技術路線,薄膜太陽能組件量產轉化率已達到15.7%,研發轉化率最高已達19.6%。
薄膜電池的主要制造原材料為我國分布廣泛的銅、銦、鎵、硒。中國在發展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首先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銦、鎵資源儲備和產出國,CIGS薄膜電池量產所需材料可以100%自給;其次,基于CIGS在下游終端市場的表現和上游制造環節的技術優勢,CIGS產業化大綱早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十二五”光伏規劃中,正在編制的“十三五”光伏規劃,應再次把CIGS薄膜電池技術作為我國未來發展重大科技項目。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非晶硅薄膜就被研制出來,但由于轉換效率只有多晶硅的一半,一直未能得到普及。最近幾年光伏產業的日漸受寵,引發了硅材料的供應危機。與此相應,繼太陽能組件熱、多晶硅熱之后,薄膜電池又成為國內光伏領域新的投資熱點。
4、風投轉向太陽能薄膜電池
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向中國新奧集團旗下新奧太陽能有限公司提供1.36億美元,建設一條大型薄膜太陽能模塊生產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風投是從主流大廠布局變動中嗅到了行業變動的預兆。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使用塑料等質輕柔軟的材料為基板,因此人們對它的實用化期待很高。通過進一步研究,有望開發出轉換率達20%、可投入實際使用的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未來5年內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大幅降低成本,屆時這種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廣泛用于手表、計算器、窗簾甚至服裝上。
目前世界上有5個公司致力于CIGS薄膜光伏的商業化生產,主要是德國的Wurth Solar、美國的Global Solar、日本本田、日本昭和殼牌和德國的Sulfurcell,其年產量介于5MW至27MW之間。同時有34家公司正在開發CIGS薄膜太陽電池生產技術,采用了約10種不同的吸收層沉積技術。在生產中,不論吸收層是采用共蒸發法還是兩步法(如濺射后硒化),在所有技術路線中均采用濺射法制備Mo底電極以及濺射或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ZnO薄膜。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k/bmtyndc/3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