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造船完工8012萬載重噸,其中中國造船完工3471萬載重噸,占比43.3%,領先于全球其他國家。2018年中國新接訂單量2998萬載重噸,占比39.0%,低于韓國。下面進行船舶制造行業規模分析。
2018年,國際新造船市場競爭激烈,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的共同作用下,我國一批管理能力差、產品質量低、經營效益不好的企業逐步被市場淘汰。截止2018年11月。我國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212家,比2017年減少198家。
船舶制造行業分析表示,近年來,各主要造船國都在努力化解過剩產能,但與新船需求的大幅收縮相比,船企新接訂單難以滿足正常生產需求。根據中船舶工業協會數據,至2017年,我國手持船舶訂單已連續4年下降,2018年我國手持船舶訂單數量有提升,同比增長2.4%。
2018年,受船舶制造業下游航運業務不景氣的影響,我國船舶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呈不斷下滑趨勢,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77.9億元,同比下降31.7%。
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造船企業不斷發展技術水平,對船舶工業進行結構性調整,2018年,船舶制造業和船舶修理業份額分別為65.4%和4.2%,與2015年相比較,船舶制造業和船舶修理業比重上升較大。
2018年度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CCI)為607點,仍處于偏冷區間。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和2017年同期678點相比下降71點,同比下降10.5%。2019年第一季度,CCI繼續下滑,降至590點,較上年同期631點相比,減少41點。
受船舶制造業下游航運業務不景氣的影響,我國船舶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呈不斷下滑趨勢。全球船舶結構由原來的散貨船、油船占主導向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液化氣船占比均衡轉變。
我國船舶企業除在散貨船和支線集裝箱船市場上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外,在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大型原油船領域和已經取得技術突破的大型集裝箱船領域斬獲較少,在大型LNG船領域訂單更是悉數旁落,導致新船訂單數量減少,主營業務收入下降。以上便是船舶制造行業規模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