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電子垃圾產業布局分析,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電子廢棄物可持續管理與回收利用技術體系,對于我國深化循環經濟建設,參與全球資源大循環至關重要。因此,厘清我國電子垃圾處理工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障礙以及這些障礙之間相互作用的因果機制意義重大。現對2015年我國電子垃圾產業布局趨勢分析。
作為經濟高速發展中的電子產品與家電的生產消費大國,同時囿于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縮短,使得近年來電子廢棄物數量猛增。
作為世界工廠與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我國已成為電子廢棄物重要聚集地。據統計,全世界的電子垃圾每年增長15%-30%,其中約7成通過不同途徑送到我國大陸。
電子廢棄物含有豐富的可再利用的有價資源,極具回收價值。基于此,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電子廢棄物可持續管理與回收利用技術體系,對于我國深化循環經濟建設,參與全球資源大循環至關重要。
電子垃圾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厘清我國電子垃圾處理工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障礙以及這些障礙之間相互作用的因果機制,有利于指導相關政策制定者與決策者,從而最終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垃圾可持續管理與處理體系。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無法相信,一臺廢舊電視機經過5分鐘的流水線拆卸,會變成3.5公斤塑料、1.4公斤鐵和0.1公斤鋁,而用這些再生資源可以再造17個塑料儲物盒、9個易拉罐、600克銅條和1.4公斤啞鈴。這是記者昨天在我市首個社區環保服務平臺“樂收網”的線下終端處理廠見到的神奇一幕。
“垃圾去哪兒”一直是大家都頭疼的事情,垃圾回收如何實現有效處理也一直是推行垃圾分類的終極考驗。特別是電子垃圾,對許多家庭來說,成了沒地方放,也不敢亂扔的“累贅”。不規范處理電子元件產生的酸性廢水使土壤酸化,污染水體,造成人體重金屬富集,中毒,直接損傷人的中樞和腦神經系統、血液系統。
那么,如何實現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無害化回收處理,并通過再生途徑獲得可用資源呢?西安的一群“90后”正在努力嘗試,并已獲得環保部門的肯定和支持。目前,西安首家社區環保平臺“樂收網”已經上線,其不僅打通了線上訂單,上門回收,在源頭實現垃圾分類的途徑,而且還做到了線下終端處理,與專業的再生資源回收工廠合作,將電子垃圾與再生資源工廠緊密聯合在一起,從源頭到終點,零污染、零廢棄,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電子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回收“綠色產業鏈”。
到底這些“放錯地方的資源”是如何變廢為寶的?記者昨日跟隨陜西省志愿者聯合會、西安市環保局的相關專家來到“樂收網”線下終端處理工廠。在這里,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廢舊電器們個個都是“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架勢。無論它們曾經的面目是衰敗的、猙獰的,或是安詳的,在經過流水線的工人除塵、除味、電子元件剝離、破碎、粉碎、風選、分離等一道道工序后,都被分選為“有用”和“有害”兩大類,而“有用”的再分為若干類。拿電視機來說,一臺廢舊電視機可以被分解3.5公斤塑料、1.4公斤鐵和0.1公斤鋁。這些再生資源可以再造17個塑料儲物盒、9個易拉罐、600克銅條和1.4公斤啞鈴。而 “有害”的熒光粉會被分離封存起來,交給有資質的企業,進行更加專業的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