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電子垃圾技術特點分析,一臺普通電腦的制造材料中,含有7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50%對人體有害,大多數材料無法降解。現對2015年我國電子垃圾行業技術特點分析。如何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記者4月25日從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獲悉,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光明研究團隊已研發出電子垃圾“綠色變身”的系列關鍵技術。
李光明說,廢舊的電子產品是把‘雙刃劍’,如果粗放處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將嚴重污染水、土壤等自然資源,并直接危害人類健康。如果科學處理,許多材料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回收再利用空間無限。據了解,自2002年起,李光明團隊就已著手針對不同類型的電子垃圾進行各專項技術及其工藝的研發。
舊手機中的鋰離子電池還有再利用價值嗎?李光明團隊廢家電課題組負責人賀文智教授說,可充電的廢鋰離子電池“渾身都是寶”:對正極材料中的鋁進行“熱分解”,可分離出銀白色的“金屬鋁”;對已失效的鈷酸鋰進行“超聲一步法”除去雜質并修復,可使其恢復電化學性能,再用于電池生產,所制備的電池首次充放電效率可超過98%;對負極材料中的銅進行“捶振”、“篩分”,其中98%的銅可回收再利用。
電子垃圾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老式電視機顯示器,如何“綠色變身”?李光明說,顯示器的顯像管主要由錐玻璃和屏玻璃組成,采用“濕法冶金”技術,可將錐玻璃中的“鉛”提煉出來,轉化為成本低廉、技術簡單、附加值高的化工產品“硫酸鉛”;而屏玻璃則可用于制備隔熱保溫的建筑材料——“泡沫玻璃”。
新一代液晶顯示器是否也能“無害處理”?李光明團隊發明了“水熱氧化”技術:將具有潛在環境危害的廢液晶,在275攝氏度的環境下加熱并反應5分鐘,其降解率可達97.6%,有毒、有害物質可基本消解。此外,針對廢棄的線路板,研究團隊還發明了“固體流態化分離”工藝,可對金屬與非金屬進行高效分離、富集,主要金屬銅的回收率高達96%,且實現全程零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