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業作為為國際貿易往來服務的行業,其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與該國經濟貿易結構、所處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國家發展戰略以及地理歷史條件等方面,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六十余年來,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重要的海運大國。目前,我國海運船隊總規模達到9000多萬載重噸,列世界第四位。其中,專業化的液體散貨、干散貨、集裝箱船隊規模均位于世界前四位。依托我國經貿快速發展,沿海港口形成了煤炭、石油、鐵礦石和集裝箱等專業化運輸系統。現對2016年海運行業競爭分析。
2009年世界吞吐量前10的大港中,我國占8個(含香港港),其中上海港居第一位;世界集裝箱吞吐量前20的大港中,我國占9個(含香港港和臺灣省高雄港),碼頭作業效率位于世界領先水平;海船船員數量達到65.3萬人,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外派海員10萬人。在國際海運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6-2021年中國國際海運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數據表明,未來10年,我國經貿發展將為海運發展提供巨大需求動力,我國海運業面臨著金融危機沖擊下國際海運調整、“走出去”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由于國際運力供求關系難于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特別是從海運規則角度來看,環保、節能減排越發受到重視,對應的公約、規范和強制性規則日益增多,航運發展壓力越來越大。
可以說,我國發展海運的總體目標是“建設海運強國”。而如何在當前海運市場波動和海運規則的調整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海運業未來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既然全世界的海運業都受困于需求不足,且世界銀行預測全球貿易增速將持續減緩,因此航運業的拐點仍難以看到。在此情況下,如何渡過難關成為航運公司共同的需求。抱團取暖是航運公司的優先選項,于是在過去三年,這個行業出現一系列足以改變格局的合縱連橫。
就連韓進海運也曾試圖通過結盟的方式進行自救。韓進海運公司5月宣布公司將與德國的赫伯羅特航運公司、日本的日本郵船、川崎汽船及商船三井和臺灣的陽明海運公司等五家公司一起成立“國際海運聯盟”。此前其他航運巨頭也組成了丹麥與瑞士海運公司的“2M聯盟”,以及法國與中華圈海運公司的“海洋聯盟”。
除了聯盟,并購也是航運巨頭們抱團的方式。航運業數千家企業中,有超過七成的企業擁有的船只數量少于51艘,抵御風險的能力不強,這也給整合者較大的空間。去年年底,達飛輪船以24億美元收購淡馬錫旗下的東南亞最大的航運公司東方海皇。這是自2005年馬士基以29億美元收購荷蘭航運企業鐵行渣華后,全球航運業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案。
此外,建造更大的船只也是拉低平均成本的好辦法。比如法國達飛海運集團造出了當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船“富蘭克林”號,這種集裝箱輪比3個足球場還要長、20層樓一樣高、能運輸1.8萬個標準集裝箱。
當然,僅有大船并不能保障每家航運公司都能駛過行業險灘。只有當船運規模控制在需求的平衡點上方,運費才能上漲,而目前還看不到希望。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k/haiyun/2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