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共有15個省市生產金屬冶煉設備,產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別是河北省、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山東省,產量占比分別為23.0%、16.4%、10.2%、9.9%、8.9%。隨著環保政策趨嚴、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我國金屬冶煉行業去產能速度加快,作為金屬冶煉行業重要的上游產業,金屬冶煉設備行業發展狀況與之息息相關。以下對金屬冶煉設備行業政策分析。
金屬冶煉設備行業政策分析,2019年1-02月全國金屬冶煉設備產量累計值為86580.1噸,累計增長19.7%。3月全國金屬冶煉設備產量為62510.4噸,累計值為148890.8噸,同比增長29.4%,累計增長23.5%。金屬冶煉設備行業分析指出,4月全國金屬冶煉設備產量為39340噸,累計值為185450.8噸,同比下降15.8%,累計增長12.2%。5月全國金屬冶煉設備產量為49162.9噸,累計值為245306.6噸,同比下降9.6%,累計增長7.8%。
冶金行業是指以鋼鐵為主的金屬加工制造業。標準是科技創新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的橋梁,雖然冶金設備行業標準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但冶金設備高端技術的發展,需要更先進標準的支撐。現從三大意義來分析
一是貫徹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環境管理理念。金屬冶煉設備行業政策分析,指南對源強核算從技術上進行了規范統一,夯實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的基礎,對強化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有效控制區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環境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二是落實環評“放管服”改革精神。金屬冶煉設備行業政策分析,在審批權限下放、屬地化管理的形勢下,基層環保部門亟需提高對復雜項目環評文件的技術把關能力。統一規范的污染源源強核算方法,便于審批人員從技術角度對項目環評文件質量進行研判,對提高項目環評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提高源強核算的規范性、科學性和操作性。金屬冶煉設備行業政策分析,指南解決了污染物識別不明確、核算方法及參數選取不規范、核算結果差異性大等問題,提高了源強核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消費國,國內有色企業較早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并逐步發展壯大。在此情況下,相較于我國先進的有色金屬冶煉加工工藝和設備,有色金屬全產業鏈的信息化水平卻相對落后,特別是行業數據獨立分散、業務流程標準化程度偏低,這嚴重制約了行業信息化發展,阻礙了我國有色行業國際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金屬冶煉設備行業政策分析,在經歷了一個十年的黃金發展期之后,目前世界有色金屬工業進入一輪深度調整階段,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也面臨供需失衡、市場無序、結構不合理的嚴峻挑戰。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k/jsylsb/4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