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礦用車既不屬于汽車類,亦不屬于特種設備,因此目前無論是行業標準還是國家標準,都處于缺失狀態。現對2016年我國礦用車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賴漢林是江蘇人,也是這批車主之一。他告訴記者,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包括江蘇、黑龍江、甘肅和河南等省份。“我們背井離鄉到礦區買部車拉土方是為了養家糊口,改善生活狀況。可誰能想到,現在一分錢沒掙到,反而是直接經濟損失接近1000萬元。”賴漢林一邊跺著腳一邊對記者說。
按照他的說法,他們是在2016年4月份與山東臨工簽訂的購買合同。由于該批車輛為山東臨工的最新研發產品,山東臨工方面口頭承諾,若未及時解決質量問題,在誤工期間賠償誤工費1500元/天。同時承諾,出現重大質量問題時甚至可以更換車輛。
賴漢林告訴記者,每輛車的貸款總價在63萬元左右,首付款應在15萬到16萬元之間,山東臨工對他們的首付款比例進行了優惠,每輛車實際首付10萬元。
然而,7月份提車后,讓賴漢林等車主煩惱的事情發生了。“車輛一投入使用就不斷出現質量問題。發動機大修,變速箱后橋配置不合理導致變速箱、后橋和中橋不斷損壞,平衡軸承載不足易斷裂,離合器配置缺陷,電腦板故障頻發,發動機支架斷裂,拉臂、弓夾子時常斷裂,輪胎不合格等。”在他看來,更為嚴重的是,液壓傳動系統、剎車系統、方向系統配置不合理,導致翻車、撞車事故頻發。
賴漢林告訴記者,他們向山東臨工和經銷商反映質量問題后,山東臨工也一直在派人整改,“包括整車廠、后橋廠、離合器片廠、輪胎廠等都陸續來人維修,但最終沒有效果。”
“干一天活,修兩天車,第一天賺來的錢還不夠我第二天去修車的。”賴漢林說,自己修車已花了100多萬元。由于車輛的問題一直沒有完全解決,管理人員費用大幅增加,嚴重拖延工期,導致他們交給大唐礦區的500萬元抵押金也拿不回來。“現在我們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接近1000萬元,間接損失則難以估量。”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批車輛的生產廠家是由山東臨工投資興建的山東臨沃重機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其成立于2016年年初,主要從事礦用自卸車、混凝土機械等工程機械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預計2013年銷售收入將超6億元。
山東臨工重機營銷公司的工作人員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批次售出車輛是最新研發產品,可能還存在一些小毛病,但在出現質量問題之后,山東臨工方面積極派出了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檢修。而用戶在還了一、兩期購車貸款后,就開始拖欠購車款,至今拖欠購車貸款最少已有3個月。
在王國超看來,此批售出車輛的確有質量問題,但導致大面積損壞的原因主要是用戶使用不當。“此次售出的礦區用車額定載重是37噸,但是車主私自加高斗籠,實際載重達到70-80噸,車輛遭受重壓導致損壞。且購車方司機大多未受過專業培訓,野蠻駕駛導致車輛事故頻發。”
王國超告訴記者,在此次售出的36輛礦用車中,有少部分車輛(7-8輛)未像其他車輛一樣出現損壞,可證明主要責任在購車方使用不當。
“出現質量問題后,(山東)臨工方面也做出過很大的讓步,在為損壞車輛維修之余,免費提供了10輛等價的礦用車予以替換,保證不耽誤用戶的使用。”王國超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車輛是以融資租賃的方式出售,由于車主拖欠貸款,山東臨工已將車主告上法庭,要求償還租金和滯納金,同時為保全財產,36輛車已經被山東臨工拖回,法院將于明年年初開庭審判。
2016-2021年礦用車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表明,礦用車出現質量問題并非山東臨工一家,幾乎整個行業都存在質量糾紛,宇通重工等多家礦用車生產廠家都曾因為質量問題而和用戶對簿公堂。
王國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礦用車輛的開發生產也不過兩三年時間,目前還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后發現,礦用自卸車未列入特種設備目錄,不屬于特種設備安全檢查范圍,從而也不需要國家質檢總局的許可。
中國汽車工業研究所的賈新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寬體自卸車超過國家道路用車標準,比上路行駛的重卡更寬,裝載量也更大,屬于非公路用車范疇,不需要進入強制認證目錄,也不需要和普通汽車產品一樣進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目前礦用車產品并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很多廠家都是在重卡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可能就無法達到礦山用車的要求,這也是產品不穩定的一個原因。”
“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工程運輸機械分會正在組織主機廠制定和完善非公路自卸車的標準。”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工程運輸機械分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礦用汽車分會秘書長陳學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