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累計旅游地產項目總數為8918個,全年旅游地產項目數量增速雖有所下降,但中國旅游地產實際完成投資額高達12997億元,達到歷史新高點。 我國旅游地產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90年代,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良好。以下對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分析。
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從2018年新增的旅游地產項目類型來看,旅游地產產品趨向多樣化發展。旅游地產行業分析指出,具體看來,項目數量最多的是包含“主題公園”、“游艇碼頭”、“古鎮”等在內的其他旅游地產,新增110個項目,占全部新增數量的31.7%;緊隨其后的則是“山地旅游地產”,有83個新增項目,占比為23.9%。整體來說,行業產品分布較為均勻。
2018年我國不同類型旅游地產項目占比情況(單位:%)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旅游業也日益繁榮。在當前形勢下,房地產行業政策逐步改變,進行旅游地產投資成為眾多有識之士的首要選擇。但是旅游地產投資并不能盲目進行,因其投資周期長、涉及資金量大,但是其收益周期與普通房地產投資相比更漫長。這就決定了旅游地產投資的風險較高。現從六大瓶頸來分析旅游地產行業政策。
一、政府和市場權責劃分不明晰。盡管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了政府性投資基金的規范文件,各省市也出臺了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的規范文件,但政府和市場的權責劃分仍然存在模糊地帶。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從政府層面來看,政府在旅游產業基金運作過程中應當積極履行公共服務職能,起到政策性引導和支持作用,基金應更多投向旅游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不應以追求盈利為導向。而從民間資本層面來看,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的設立,并且占有更多的股份,就是以追求盈利為目標,這使得政府與民間資本的訴求存在沖突,對旅游產業基金的運作會產生影響。
二、產業基金發展缺乏有效的規范和指導。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分析,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雖然出臺了對政府出資投資基金的規范,但這是對所有行業的普遍性規范,還缺乏專門針對旅游行業的規范。目前已成立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的省份,也出臺了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的管理辦法,但是規范性還相對偏弱,對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的發展指導性還不強。很多地方雖然成立了旅游產業基金,但不知道如何運作、如何投資,發展方向也不明確。
三、基金引導旅游產業發展的作用不強。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分析,較多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部分旅游產業基金雖然投資了一些旅游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但投資更多的是贏利能力較強的項目,并非需要企業投資的旅游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對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引導能力還不強。并且,目前好的旅游項目少,缺乏產業基金投資項目庫存,也缺乏明確的投資指引,一些地方往往將旅游產業基金投向能夠賺錢的領域,背離產業基金設立的初衷。此外,一些地方旅游產業基金的總體規模偏小,能夠用于投資的資金有限。投資規模小,缺乏對社會資金的引導和帶動,在引導產業發展方面并不突出,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專業化的產業基金人才隊伍不健全。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對于旅游部門、民營企業、金融機構均是新事物,其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大量專業的人才。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分析,而當前既懂旅游,又懂產業基金運作的人才并不多。旅游部門和旅游企業中往往懂旅游的人才多,但懂旅游產業基金運作的人才少;而現有的旅游產業基金管理團體主要來自各大金融機構,往往懂產業基金,但是對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律和發展模式并不了解。缺乏復合型、專業化的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的發展。
五、產業基金的投資受限制。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分析,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主要采取股權投資形式,債權投資受到限制。按照財政部門的管理規定,政府引導型投資基金只能采取股權投資形式,不能采取債權投資形式,這使得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在開展旅游投資時受到限制,不夠靈活。通常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看好的旅游項目,并不愿意受讓股權引入外來投資者,而更愿意以債權形式接受投資。因此,非政府出資的產業基金如果采取債權投資形式,相對更容易獲得投資機會。此外,地方政府設立引導型產業基金主要用于當地旅游業發展,其往往會要求基金主要投向本地區,而一旦當地缺乏好的旅游投資項目,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則面臨空轉的可能,影響基金的運作和效益。
六、產業基金的配套政策還不完善。目前,政府引導型旅游產業基金的發展尚未建立專門的配套保障機制,其參與投資的旅游項目還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并且容易受到財政、發改、住建、水利、生態環保等部門約束性產業政策的影響,還需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爭取旅游部門及其他涉旅部門的支持與配合。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分析,如很多地方較為現實的問題是旅游用地指標緊張,土地招拍掛成本太高,保障難度較大,新開發建設的旅游項目難以落地。
旅游地產行業政策從旅游地產企業角度來看,大型企業適宜選擇投資基金、境內上市、境外上市、發行企業債、國外商業銀行貸款;中型企業適宜選擇投資信 托、企業并購、國內商業銀行貸款;小型企業適宜選擇私募資金、金融租賃、合作開發、典當融資;結合各個融資模式的特點,然后根據企業自身情況,找到企業自身適合的融資模式,才能實現自身投入更少,獲得更多,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