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當然不是來無影去無蹤。可利用的痕跡很多:住宿、交通、電子消費、出入境、通訊都可能留下可追蹤的記錄;對居民或游客進行抽樣查訪(利用當事人的記憶)也是常用調查方法。隨著我國旅游業近年來的大發展,對于旅游游客人數統計方法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就越發凸現出來。以下對旅游景區游客人數統計數據分析。
由于傳統旅游景點對于客流量控制僅僅只能通過網上預售門票獲悉大概人數,但對于在園游覽客流量是無法被具體統計獲得實時數據。對于各出入口并未采取客流統計措施,對于景區內觀光旅客出入園內在門口造成擁擠,疏導能力從而被大大影響,固然對于區內安全隱患的存在無法做到絕對保證。因此,造成不少游客體驗差,收到的投訴絡繹不絕。
2017-2022年中國旅游景區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傳統景區都是通過采用閘門機來對客流量進行數據統計,而對于閘門而言,成本費用過高,同行速度較慢,故障發生頻繁,維護費用高價等諸多因素,對于游客而言排著一條似“長龍”的隊伍進園十分暴躁。因此,閘門機也被視頻客流計數器取代。
景區限流是出自于保障出游安全、保護景區環境、提高出游質量等等為目的,不僅在國內會對于景區進行客流量限制,同樣在國外也被采取認同。例如在法國,對于景區限流采取在景點入口處對于客流量進行統計,并且根據承載壓力的具體情況,進行客流出入控制。因此,客流統計系統同樣適用于景區。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2.6萬個景區,近7000個A級景區,中小型景區在整個景區體系中占有較大比重,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接待游客規模前50位基本上都是4A、5A級的大型旅游景區,小景區幾乎無人問津。
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旅游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出境旅游1.2億人次。中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國家旅游數據中心測算數據則顯示,我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 統計表明,2015年在40億人次國內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達32億人次,人均消費937.5元。去年,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人數增長35.2%,但在總出境游人數中所占的比例,僅僅上升了2.5%。1.2億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選擇自由行,達到了8000萬人次,今年不論是國內游還是出境游,自由行都是游客最愛的旅行方式。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游客和資源過度向5A級景區傾斜,一般性的景區特色旅游資源難以開發,所以造成了旅游旺季時,各景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景象。
近日,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發布《2017年上半年旅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結果,2017年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25.3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5%。其中,城鎮居民17.57億人次,增長15.8%;農村居民7.80億人次,增長8.5%。國內旅游收入2.17萬億元,增長15.8%。其中城鎮居民花費1.71萬億元,增長16.1%;農村居民花費0.46萬億元,增長14.8%。
從數據可以看出,人們的出游熱情逐年增長,但是對于景區來說, “冰火兩重天”的窘境依然存在。
2017年將成為旅游過年史上最熱的春節,節日效應帶來各大旅游景區的游客人次高增長。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除了黃山風景區由于2016年的高基數出現了輕微的游客人次下降,其他景區的接待游客量均得到增長。九華山接待游客43.88萬人次,同比增長4.48%;憑借央視春晚桂林分會場的華麗亮相,漓江景區接待游客12.55萬人次,同比增長169.40%;長白山景區接待游客人次3萬人次,同比增長45%。春節黃金周旅游需求火爆,帶動各地景區的發展。
旅游業界的專家認為,不管是景區運營方,還是媒體和廣告宣傳陣營,都應該傳遞一個觀念:四季游,不應該著力在某一個點上,多用心思去挖掘當地的旅游資源,而不僅僅停留在造景上,包括人文風貌、歷史底蘊、美食風味、特色風物等,都應該納入到旅游開發的范疇中去,進而可以增加旅游資源的豐富性,起到分流游客的效果,形成一個全年皆有游樂項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