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生物材料行業產值約為955.74億元,行業銷售規模約為2153.26億元,行業專利申請總量約為392件,預計今年行業人均消費將有5-6倍的提升空間,以下是生物材料行業投資分析。
在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下,我國生物材料行業呈現迅猛發展態勢。生物材料行業分析,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12年,我國生物產業年均增長均超過20%,總產值的增長率遠高于國民經濟平均發展速度。到2018年,我國生物材料行業產值約為955.74億元。
從銷售規模來看,2012年我國生物材料行業的銷售規模約為704.03億元,增速為15.5%。生物材料行業投資分析認為,到2018年我國生物材料行業的銷售規模約為966.26億元。
從市場現狀來看,202-2018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人口比重不斷增長,2018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5億人,占總人口比重17.9%。
從行業申請專利來看,我國生物材料行業專利申請居前十的申請人申請總量共計392件,其中大學和研究機構是主要的申請人。申請量占比最大的是無錫中科光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共計申請專利69件,占比17.60%;其次是西安中邦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申請量為57件,占比15.56%;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以及清華大學均進入專利申請前十。
生物材料最具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用于植入器械的生物材料性能需要滿足幾個條件,生物功能性、生物相容性、生物穩定性和可加工性。對于取自于動物體內的制成的生物材料而言,資本市場比較擔心動物源性材料潛在的免疫排斥風險。而從生物材料通常的加工處理流程來看,都要先經過脫細胞(去細胞)工序,此道工序解決的就是免疫排斥源性問題,之后還有專門的環節來消毒滅菌消除各種抗原等有害物質,這些也是植入醫療器械都需消除的隱患,所以動物源性材料這方面風險可控。
同時,生物材料與傳統材料相比展現了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夠更好地與原有受損組織融合,刺激其再生。以腦膜為例,取自于動物源性材料主要是蛋白質,蛋白質在體內被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能夠為生物體吸收,并提供 更適合原有受損組織再生的生物環境。生物材料行業投資分析指出,而通常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比如酮類等等,也可以在人體內環境中被降解掉,但是最終降解產物大。
2018年7月,為推動生物再生材料發展,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針對生物醫用材料,提出“應重點布局可組織誘導生物醫用材料、組織工程產品、新一代植介入醫療器械、人工器官等重大戰略性產品,提升醫用級基礎原材料的標準,構建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產品創新鏈,提升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競爭力”;《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快發展生物醫學材料、組織工程和人工器官、臨床診斷治療康復設備”,并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生物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
生物再生材料屬于第三類醫療器械,主要用于人體創傷修復以及組織再生。近年來,因工傷及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原因,我國各類人體組織和器官損傷或功能缺失的病例數量不斷增加,加之我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人們對包括生物再生材料在內的醫療器械需求急速增加,行業面臨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并以20%以上的增長率快速增長。生物再生材料及制品潛在市場需求較大,市場空間不斷釋放。以上便是生物材料行業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