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是突破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制約的重要途徑。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裝機達到1878萬千瓦,同比增長19.2%,占比達10.4%,以下是生物質能行業競爭分析。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三五的生物智能發展目標。其中,“十三五”期間生物質發電的利用規模達到1500萬千瓦,年產量達到900億千瓦時,替代化石能源2600萬噸/年;生物天然氣的年產量目標為80億立方米,替代化石能源960萬噸/年;生物質成型燃料和生物液體燃料的利用規模分別達到3000萬噸和600萬噸,分別替代化石能源1500萬噸/年和680萬噸/年。
截止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28億千瓦,同比增長12.0%。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1781萬千瓦,同比增長20.7%;201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87萬億千瓦時,其中生物質發電9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0%。生物質能行業競爭分析指出,2018年我國生物質能裝機和發電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且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不斷創新高。
從裝機容量來看,2018年,全國生物質發電累計核準裝機容量達1423萬千瓦,其中并網裝機容量超過948萬千瓦,占累計裝機容量的67%。
從發電類型來看,發電項目類型以直燃發電為主。2018年,我國農林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總并網容量為500萬千瓦,占并網裝機容量的52%;垃圾焚燒發電總并網容量424萬千瓦,占并網裝機容量的44%;沼氣發電并網容量近40萬千瓦,占比約4%。
目前,我國生物質資源科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為4.6億噸標準煤,已利用量約2200萬噸標準煤,還有約4.4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生物質能行業分析指出,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
生物質能行業競爭分析指出,由于監管部門通過“核準制”對生物質發電進行嚴格管制、電廠初期投資規模大、技術密集程度高等特點,行業進入壁壘較高,國內生物質發電企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上游燃料的成本管控和發電效率的綜合提升。
與市政部門的有效收集相比,生物質發電是由發電企業來負擔收集體系的基礎構建,需要企業在收集端付出更多的工作,這也正是區別不同企業能力,考察其體系構建、運營差異化能力的關鍵。優勢企業憑借良好的企業管理和先人一步的先發優勢能獲得明顯的比較優勢。此外,發電效率是影響企業盈利的關鍵,核心生產設備的技術革新對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至關重要。隨著生物質發電產業化進程的啟動,行業內競爭狀況將日趨激烈。
我國生物質發電市場現時由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國能生物發電集團領頭,并存在大量規模較小的市場參與者。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而國能生物發電集團則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
展望2019,我國將繼續對生物質能企業發展加大支持力度,預計生物質發電企業的融資貸款有望得到支持,以幫助其解決資金問題、加快產業投資發展。在國家支持下,有魄力、有能力同時又熟悉當地情況的企業家投資生物質發電廠有很大的優勢。以上便是生物質能行業競爭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