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我國水產品產量2770萬噸,同比增長1.1%。價格較2019年同期下滑明顯,其中海水產品價格下跌明顯,淡水產品價格稍有恢復,部分產品價格開始回升。以下對水產品產業布局分析。
隨著我國水產加工設備逐漸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升級,水產加工能力總體提升。水產品行業分析指出,2015-2019年,我國水產品年均加工能力從2810.33萬噸提升至2888.19萬噸。2019年,水產加工能力為2888.19萬噸。
為了加強對水產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水產品的附加值,國際水產發達國家逐漸發展了水產品精深加工工業,主要包括低值產品的綜合利用,優質產品的精深加工,合成水產食品及保健美容水產食品的逐步發展等。現從三大區域來分析水產品產業布局。
水產品產業布局分析,東南沿海出口水產品優勢養殖帶是由出口鰻鱺、對蝦、大黃魚、羅非魚四個優勢養殖區組成,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五省(區)沿海一帶,重點地市包括:浙江省溫州、臺州、舟山、寧波市;福建省福州、寧德、莆田、南平市;廣東省廣州、順德、中山、湛江、茂名、江門、潮州、陽江市;廣西區北海、欽州、南寧、柳州、防城港、玉林市;海南省海口、儋州、文昌、東方、瓊海、萬寧市,共計28個地(市)43個縣(市)。
水產品產業布局分析,黃渤海出口水產品優勢養殖帶由對蝦、貝類兩個養殖區組成,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遼寧三省沿海一帶,包括:山東省青島、煙臺、威海市;河北省唐山、秦皇島市;遼寧省大連、丹東、營口、盤錦市,共計9個地(市)23個縣(市)。
長江中下游出口河蟹優勢養殖區主要集中在江蘇、安徽、江西省的沿長江中下游一帶,重點地市包括:江蘇南京、蘇州、常州、連云港、南通市;安徽蕪湖、安慶、滁州市和江西南昌、上饒、九江市,共計11個地市12個縣市。水產品產業布局分析,該區域人工養殖河蟹已有20多年的歷史,區域內淺水草型湖泊眾多,自然條件適宜發展河蟹養殖,群眾性的養殖水平較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高的聲譽。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對水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冷鏈設施的逐步完善,使得我國水產品市場覆蓋面迅速擴大。在消費觀念升級的背景下,我國以及國際消費者對深加工水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但我國水產品以生鮮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為主,資源浪費嚴重,整體利潤率較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產業結構還需不斷調整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