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由衛星在天空編織的定位網絡,正在扮演這樣的角色。為了打破美國GPS的壟斷,同時也是中國國防戰略的重要支撐,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在2000年開始啟動。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北斗導航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正呈現出多方競爭的局面。近日,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謝軍接受媒體采訪,講述北斗撼動全球億萬級市場的秘密。
據報道,北斗作為國家基礎設施,是一項長期推進計劃,也是完善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的支撐和保障體系,下游生廠商在應用端的建設是北斗導航大眾化的關鍵。基于這張“天網”,無數創新應用將在全球開啟億萬級別市場。無人駕駛汽車已可以在繁忙的交通路上行駛,無人投遞機則已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飛,只差獲得法律允許。
上世紀末,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建設完成,除了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還實現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信等。得益于此,美國在衛星導航中掌握了先發話語權。如今,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謝軍介紹,預計2015年全球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即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拓展市場的總收入接近2500億歐元。在全球GNSS產業市場份額的區域分布中,擁有自主研發GNSS系統的國家排名中,中國以7%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三位。
據衛星導航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了解,說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團隊里不少人對攻克銣鐘的過程記憶猶新。為確定銣原子含量與銣鐘壽命問題,謝軍養成了一個持續多年的習慣:定期到研制單位查看銣量消耗評價試驗,確定星載銣鐘的充銣量安全范圍,預估銣鐘壽命。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謝軍走上了北斗導航衛星總設計師的崗位。他說:“壓力很大,但時代選擇了我,責任選擇了我,我決不能怠慢,必須玩命兒地干。”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啟億萬級別市場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下游產業主要有三類參與者。一是零部件制造商,生產獨立的或集成到某些系統的接受裝置,包括芯片、天線、板卡等。二是系統集成商,將 GNSS功能集成到更多產品中,如車輛、大宗消費電子產品。三是增值服務提供商,其增值服務能夠改善GNSS的使用和覆蓋范圍,包括地圖提供商,增強服務提供商和GNSS校準或測試服務提供商。
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與老百姓的距離并非遠在天邊,而是近在眼前。目前市場熱炒的“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等概念都與北斗密不可分。
以“可穿戴設備”為例,中國聯通和四川長虹佳華公司已推出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等相關的“關護通”產品。兩家公司設計的終端為老人提供一鍵通話、一鍵緊急求助、語音提醒及血壓、心電等醫療數據無線采集等應用。老人帶上終端產品后,將連上智能服務平臺,家人和老人可隨時了解老人的位置、身體狀況,并可以進行防護圈設置和語音提醒等,請求關愛服務。
除了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北斗在自駕游、探險游等旅游領域也有作為。海南天標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推出了北斗智能導游機,北斗自家有車載機、北斗個人探險游手持機等三款智能終端。此類終端能幫助用戶監測路況、天氣等。特別是對于爬山愛好者來說,發生事故后,北斗定位服務是其生命的保障。
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管理局(GSA)在2013年10月發布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市場報告》(第三版),以及2015年3月發布最新《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市場報告》(第四版)的數據顯示,全球GNSS下游核心市場從2013年到2023年之間預計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高于預測的同時期全球GDP增長率(6.6%)。未來,尤其是道路應用市場的快速增長,會使得拓展市場總收入在2021年再次呈現增長趨勢;預計2015年全球 GNSS拓展市場的總收入接近250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