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園區是一種新形式的業態,是資源和服務的集合體,在社會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提高物流的集約化程度,增加規模效應,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對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分析:
上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現代物流業在我國開始蓬勃發展,國家有關部門開始制定促進物流園區發展的相關政策,并在一些發達地區和省份開始陸續籌建物流園區。第1個物流園區是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日。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發展,物流園區的建設在我國已初具規模,園區的基礎設施和現代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隨著現代化電子信息系統的引入,以及良好的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立,使得園區能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2006年我國物流園區(基地)數量已經發展到207個,2008年475個。到2015年,全國包括運營、在建和規劃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1210家,比2006年的207家增長484%;與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長155%;與2012年的754家相比,增長60%。如圖1所示。
我國物流園區的地域分布情況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現狀顯示,我國物流園區總量規模比較大,從其地域分布來看,與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產業的布局發展相一致。根據2006年調研報告中按照全國“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新的經濟區域劃分構想,將全國劃分為八大經濟區域:即東北經濟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北部沿海經濟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東部沿海經濟區(上海、江蘇、浙江),南部沿海經濟區(福建、廣東、海南),西南經濟區(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西北經濟區(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黃河中游經濟區(陜西、山西、河南、內蒙古),長江中游經濟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根據2008年公布的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東部沿海經濟區物流園區有97個,占20.4%;南部沿海經濟區96個,占20.2%;北部沿海經濟區67個,占14.1%;西南經濟區56個,占11.8%;東北經濟區48個,10.1%;黃河中游經濟區47個,占9.9%;長江中游經濟區43個,占9.1%;西北經濟區21個,占4.4%。已基本形成了全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全面建設發展局面。2015年,物流園區的區域分布發生變化,北部沿海經濟區物流園區數量最多,為216家,然后依次是長江中游經濟區211家、黃河中游經濟區175家、東部沿海經濟區156家、南部沿海經濟區135家、西南經濟區132家、東北經濟區111家、西北經濟區74家。如圖2所示。
分析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現狀,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企業紛紛涉足投資物流園區。其在選址時會充分考慮交通轉運的便捷性,特別是貨運高鐵的開發運營,交通條件成為電子商務物流園區考慮選址的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第四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結果顯示,物流園區周邊具備公路、鐵路、港口碼頭和機場運輸條件的占比分別為98%、25%、18%和8%,其中62%以上的園區具備兩種以上的交通連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