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材料產業規模同比增長10%。新材料作為國民經濟先導產業和高端制造及國防工業的重要保障,未來將成為各國戰略競爭的焦點。以下對新材料產業布局分析。
新材料行業報告指出,全球先進基礎材料產值比重占49%,關鍵戰略材料產值比重占43%,受3D打印材料、石墨烯、超導等新興產業技術不斷突破,前沿新材料比重有所上升,達到8%。
全球新材料產業產值結構分析
新材料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從追求大而全向高精尖轉型,北京、深圳、上海、蘇州已經成為國內四大納米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京津地區、內蒙古包頭、江西贛州及浙江寧波等地則成為稀土釹鐵硼材料的主要生產基地;武漢、長春、廣州、廈門成為光電新材料的主要產業基地。現從三大方向來分析新材料產業布局。
新材料產業布局從新材料產業基地的區域分布來看,各區域呈現不同特征。長三角地區經濟基礎雄厚,交通物流便利,新材料產業集聚態勢突出,在先進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和新型紡織材料等領域具有突出優勢,其中江蘇省是全國新材料產業基地布局最密集的省份,擁有24家新材料產業基地。京津冀魯地區依托北京的科技支撐與知識推動,新材料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在膜材料、硅材料、先進陶瓷、磁性材料和特種纖維等領域均具有較大優勢。中部六省的能源、原材料產業基礎雄厚,鄭州超硬材料、武漢光電材料等產業發展頗見成效。西部地區地域廣闊,依托豐富的礦產和能源,發展特色鮮明,西南地區的稀貴金屬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西北地區的稀土功能材料、新型輕合金材料在全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集群發展態勢分散,在新材料技術研發、人才等方面優勢不明顯。東北地區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新材料產業依托計劃經濟體制下積累的技術資源和產業基礎,在高性能合金、精細化工、新型納米材料等領域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珠三角地區經濟以外向出口型為主,新材料產業集中度高,下游產業拉動明顯,在電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具有較強的優勢。
新材料產業布局按所在城市類型來看,我國已經布局的138家新材料產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四類城市,區域中心城市、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新興工業化城市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其中,區域中心城市以技術和人才為優勢發展綜合性新材料產業基地,例如北京中關村永豐新材料產業化基地;老工業基地依托在其某幾個領域產業基礎的積淀,形成專業性新材料產業基地,例如淄博功能玻璃產業基地、株洲硬質合金產業基地;資源型城市依托優勢資源開發形成專業性新材料產業基地,例如寶雞鈦產業基地、白銀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制品產業基地;新型工業化城市依托市場優勢,承接技術轉移和產業轉移,例如海寧紡織新材料產業基地、江陰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制品產業基地。
新材料產業布局按產業分布領域來看,寧波市、大連市、洛陽市、金昌市、廣州市、寶雞市和連云港市等7家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為綜合性基地,但發展方向也各有側重,如寧波重點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合金、化工新材料、海洋新材料等。除此之外, 63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和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68家基本全部為專業性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分布領域遍布新材料產業的各個領域,涌現出包頭國家稀土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鄭州國家超硬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連云港國家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淄博功能玻璃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寶雞鈦產業基地等一批在細分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新材料產業基地,表現出鮮明的“行業專業化細分”的發展導向。
盡管我國新材料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進入材料大國行列,但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存在明顯的短板與不足,具體表現為總體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高端應用領域尚不能完全實現自給、創新能力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