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業是農業的重要基礎,糧棉油糖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十二五”時期,我國糧食連年增產,種植業持續穩定發展,為經濟發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特制定本規劃。以下對種植行業政策分析。
(1)加強科技服務,提升糧食生產水平。重點實施三項工程:一是實施“種子工程”。依托良種補貼項目,加快引進、試驗、示范、推廣良種。實現糧食優種覆蓋率達到100%。二是實施“沃土工程”。依托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免費為農戶取土化驗,出具施肥配方,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實現全覆蓋。三是實施“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工程”。以我縣防蝗植保站站為依托,不斷健全完善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及時進行預測預報和信息發布。尤其是對小麥吸漿蟲、野燕麥、黃頂菊等糧食重大病蟲草害,展開連年殲滅戰,提高綜合化防治水平,有效控制災害發生。
(2)加強基地建設,打造高產示范田。繼續加大示范田建設力度,帶動全縣糧食生產。在種植管理技術上,突破傳統模式,全面推廣“保優節本”工程,全部實施測土施肥、推廣優種、良種良法配套,小麥-玉米一體化節水高產栽培、節水灌溉、科學防治病蟲害、“兩晚”種植等新技術,從播種到收割,農業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提供技術指導,促進糧食高產。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實施,實現農民每畝減少12—15元的投入,增加收入50—60元以上,同時,圍繞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對生產基地進行區域化、規模化調整,實現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技術資源優化配置。
(3)加強基礎設施,改善糧食生產條件。改造一批中低產田,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農田基礎設施達到“擋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能控制”的要求,使我縣糧食生產發展水平實現由中產向高產的轉變。
(1)實現蔬菜生產規模化。實施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擴大設施蔬菜面積,優化種植模式,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完善市場體系建設,提升蔬菜產業競爭力,“十三五末”實現蔬菜生產優勢區域更加集中,特色更加突顯,定位更加明確,示范帶動作用更強。
(2)大力開展蔬菜標準園創建。要按照農業部創建蔬菜標準園的要求,通過建立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廣普及無公害蔬菜標準化集成技術,重點推廣蔬菜的優種優法配套栽培技術、膜下微滴灌節水、防蟲網、誘殺蟲板、頻振式殺蟲燈等無公害集成技術,引導全縣蔬菜專業合作社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3)推進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以、大吾等鄉鎮的常規食用菌生產,西部深山區的觀音堂、蛟潭莊等鄉鎮的反季節食用菌生產,、溫塘等鄉鎮的香菇周年生產,以及營里、觀音堂、蛟潭莊、合河口、楊家橋等5個鄉鎮袋栽黑木耳生產為基礎,把食用菌做成大產業。
(4)加速品牌建設。以蔬菜專業合作社建設和品牌創建為切入點,提高蔬菜生產組織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以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和完善市場體系建設為抓手,提高蔬菜產業化水平。積極注冊商標、實施品牌戰略,努力拓寬市場,帶動產業升級,增強蔬菜產業發展后勁。
(5)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充分利用農產品綜合質檢站,和重點鄉鎮、生產基地和專業合作組織檢測點,依法建立產品自檢、委托檢測,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功能,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的全程監控。
(6)突出重點,加強監管。農業執法大隊協同工商、公安、質檢等部門,以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監管為切入點,進一步健全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嚴厲查處打擊各種生產經營假劣農資違法行為,不斷規范市場秩序,凈化市場環境,提高農業投入品質量,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
2017-2022年中國農業種植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獨特的區位優勢,傳奇的革命歷史,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必將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特色農業、觀光農業上做足文章,探索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的新經驗和新做法,做到一園一品,一園一景,移步換景,營造恬淡、典雅的獨特風格和魅力,構建休閑度假、采摘觀光、生活體驗、娛樂餐飲為一體的農業新格局,形成農旅結合、以旅強農發的展局面,有效推動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引領循環經濟模式,促進循環農業發展。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積極推廣沼氣綜合利用工程,通過發展“豬-沼-菜”,“豬-沼-糧”,“豬-沼-果”生產模式,減少養殖場污染物排放,促進糞污的再利用,實現農林牧產業有機結合,提高農業整體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加大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力度。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糧棉油、畜禽、水產、蔬菜等大宗農產品及中藥材、食用菌、綠色食品等特色農產品生產為重點,加大示范項目建設投入力度,著力培育主導產業,創新經營體制機制,強化物質裝備,培養新型農民,推廣良種良法,加快農機農藝融合,大力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努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典型和樣板。
(2)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區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具有特色、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的建設模式。以葫蘆峪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吾生態谷西柏坡現代農業基地、金鑫乳業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為樣板,創建不同層次、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示范區,通過產業拉動、技術輻射和人員培訓等,形成園區帶動農民致富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完善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推動農技服務延伸到村。促進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以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為抓手,積極與各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圍繞主導產業,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為重點對象,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培訓。促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集農業生產信息、市場信息的收集、分析、發布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農業信息平臺,提高信息服務能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民職業化。加快制定相關認定標準,認定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各項政策、投入向通過認定的主體集中,加強農業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技能培訓。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k/zhongzhi/2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