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舉行的亞洲粉煤灰大會上獲悉,作為煤炭大國,我國的粉煤灰產量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預計達到6.2億噸。巨量堆放的粉煤灰不僅污染環境,而且造成資源浪費。但開發利用這一“城市礦產”面臨著市場、技術等難題,亟須政府、企業加以重視,廣辟利用領域,加大開發力度,發展循環利用。
產量逐年增加 利用率提高緩慢
粉煤灰是指燃煤電廠以及煤矸石、煤泥資源綜合利用電廠鍋爐煙氣經過除塵器收集后獲得的細小飛灰和爐渣。粉煤灰的產生量很大,通常每消耗2噸煤就會產生1噸粉煤灰。
近年來,我國粉煤灰產量逐年增加。在此次亞洲粉煤灰大會上,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教授崔源聲介紹說,電力行業是粉煤灰的產生大戶。從2002年起,我國火力裝電機組呈現爆炸式增長,粉煤灰產生量也急劇增加。從2001年的1.54億噸增加2013年的5.8億噸,增長了3.1倍。“預計今年全國粉煤灰的產量達6.2億噸,居世界首位。”
2015-2020年中國粉煤灰渣土復合磚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從環境角度看,大量堆放的粉煤灰不僅浪費土地,而且會對土壤、大氣等造成嚴重污染,給人類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但從循環利用角度來看,粉煤灰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礦產”。據悉,粉煤灰可以廣泛用于城市建筑、道路工程、生態回填、農業等領域。尤其是高鋁粉煤灰,國家能源高鋁煤炭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孫俊民表示,在內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等地積存的高鋁粉煤灰總量已經超過1億噸,而且每年還在以約2500萬噸的幅度增長。“這些粉煤灰的氧化鋁含量在40%到50%之間,可以極大地彌補我國鋁資源的不足。”
然而,面對日益豐富的“城市礦產”,我國的利用率并不高。崔源聲介紹說,自2007年到2013年的7年間,我國粉煤灰的開發利用率一直在67%至69%之間徘徊,即使今年預計達到70%左右,也與發達國家有明顯差距。據介紹,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粉煤灰利用率大都超過了80%,日本甚至達到98%以上。
粉煤灰開發面臨三大難題
與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在粉煤灰開發過程中主要面臨市場、技術、區域不平衡三大難題。
第一,全國粉煤灰的市場銷量出現下滑。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工作人員吳小緩介紹說,受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影響,我國建材行業市場下滑嚴重。今年上半年時,水泥產量同比下降5.3%,墻材行業規模以下磚瓦、加氣和砌磚企業產量同比下降20%至30%,混凝土及部分水泥制品產量增速也大幅下降。“作為粉煤灰最主要的利用領域,建材行業的不景氣直接造成粉煤灰市場需求下降。”
第二,粉煤灰開發的技術瓶頸需打破。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副秘書長王書文認為,粉煤灰開發的根本問題在于技術上還不夠成熟。以目前國內提取氧化鋁技術最好的內蒙古大唐國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雖然已經實現商業化,但其技術仍有缺陷,提取氧化鋁后會產生大量廢渣,“消耗一噸粉煤灰就會產生六七噸的廢渣,從環保的角度來看得不償失。”
第三,粉煤灰產、用區域分布嚴重不平衡。據悉,我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大城市是粉煤灰使用大戶,當地粉煤灰已經被完全消化利用,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而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內陸煤電產區則是產生大戶,利用率很低、堆存量很大。而且,粉煤灰長距離運輸非常不經濟劃算,這也導致產用兩區無法互通有無。“‘十三五’期間內陸煤電產區的粉煤灰還將翻番,這一問題將更加嚴重。”崔源聲說。
多渠道立體開發“城市礦產”
接受采訪的專家表示,無論是從環境保護角度還是資源循環利用角度考慮,必須加大力度開發粉煤灰這一“城市礦產”。
首先,擴大粉煤灰利用領域、提高附加值,重點解決煤電集中區的粉煤灰問題。崔源聲介紹說,目前我國的粉煤灰利用渠道有粉煤灰細磨、水泥生產、新型墻材、被動房建設、提取有價值元素等10余種。煤電集中區應該將這些利用渠道充分利用起來,同時提高產品附加值和運輸半徑,盡量消化日益增多的粉煤灰。
其次,孫俊民建議,加大技術開發的科研投入,運用項目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調動企業的技術研發積極性。比如,以高鋁粉煤灰生產氧化鋁等產品是新技術,技術研發和項目建設周期長、投入大,起步期需要扶持。
還有專家建議,重點突破循環流化床粉煤灰利用技術。這一技術是近十幾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效、低污染的清潔燃燒技術,目前劣質煤大多采用這一技術發電。但由于其爐內溫度較低,加之添加石灰石粉膠硫,產生的粉煤灰在應用過程中不穩定,產生假凝、開裂等一系列問題。專家認為必須組織技術攻關,克服循環流化床粉煤灰利用難題,為粉煤灰利用掃除障礙。
再次,要有保護粉煤灰這一“城市礦產”的意識。王書文認為,技術成熟之前,要對粉煤灰特別是高鋁粉煤灰進行保護性儲存。在山西、內蒙古和寧夏等地,當地所產的高鋁粉煤灰往往和普通粉煤灰混在一起堆放,甚至和煤矸石、城市垃圾放在一塊。“這增加了今后開發利用難度,也造成了高鋁粉煤灰的巨大浪費。”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www.kcice.cn/stat/4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