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海運鐵礦石的到港量達創紀錄的10.1779億噸,增長了4.68%,這也是中國海運鐵礦石到港量首次超過超10億噸,但從部分港口及地方檢疫部門數據顯示,進口鐵礦石質量問題依然嚴重。
下面整理部分港口檢疫部門新聞公告,帶大家了解一下進口鐵礦石質檢問題的那些事兒。
江蘇太倉
港口:江蘇太倉
簡介:太倉港是長江沿線進口鐵礦石第一港,輻射區域內的長江流域鋼廠,2016年,該口岸進口鐵礦石504批次,總重量3059萬噸,批次與重量同比分別增長10.5%、14.1%。
質檢:
2016年,該局共檢出進口鐵礦石品質不合格111批,不合格率22.02%;重量663.4萬噸,不合格率21.69%,不合格貨值高達4.2億美元。
問題:“裝港短量”、“以水充礦”、“粉塊夾雜”、“以次充好”和“夾帶雜物”等問題突出,進口鐵礦石雜質元素、水分超標,鐵含量不足等成為造成品質不合格的主要項目。
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開采、加工、儲運等環節控制嚴格,礦山、港口的取制樣多采用自動化設施,因此質量控制水平相對較高,進口鐵礦品質較為穩定。
秘魯、智利、伊朗等國由于開采水平有限,礦山采選設備落后,經常出現不同礦區、不同港口混裝的現象,整船貨物顏色、粒度、品位不均,品質波動大,部分地區的進口鐵礦品質不合格檢出率甚至高達100%,建議國內進口商在簽訂合同時注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以CIQ數據作為最終結算條款。
張家口
港口:張家港
質檢:
2016年張家港口岸共進口鐵礦284批、1695.2萬噸、貨值86176.3萬美元,檢出品質不合格鐵礦115批、678.5萬噸、貨值35446.4萬美元,不合格批次、貨重和貨值占進口總量分別為40.5%、40.0%和41.1%,同比去年大幅上升,質量狀況下滑明顯。
進口鐵礦不合格率大幅上升主要由澳礦和巴西礦不合格率大幅上升導致。澳礦和巴西鐵礦占張家港進口總量接近9成,從統計情況來看,澳礦和巴西鐵礦批次不合格率分別為38.2%和37.5%,同比2015年分別增長15.5個百分點和28.0個百分點,不合格檢出率大幅上升。
廣東湛江
港口:廣東湛江
簡介:2016年湛江港檢驗監管進口鐵礦石3216萬噸,首次突破3000萬噸,重量同比增長60.7%。進口鐵礦石主要來自巴西、澳大利亞,占進口總量的80%左右。進口鐵礦石主要以粉鐵礦為主,占進口總量的85%。
質檢:
2016年,湛江進口鐵礦石品質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達974萬噸,占進口總重量的30%,不合格項目包括全鐵量、水分以及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硫、磷等雜質;檢出短重的批次占總批次的40.6%,短重重量19.4萬噸(干態),短重貨值1055.8萬美元。
泰州
港口:泰州
簡介:泰州口岸進口鐵礦多為非主流礦。
質檢:
據統計,2016年自泰州口岸進口鐵礦共54批次、50.57萬噸、2212.78萬美元,其中品質不合格29批次、26.03萬噸、1081.67萬美元,不合格貨物重量占51.5%,此外,還存在“裝港短量”、“粉塊夾雜”、“以次充好”和“夾帶雜物”等問題。
案例分析
01品質不合格
案例
某口岸進口一船印度尼西亞鐵礦粉,報檢重量1.03萬噸、貨值43.1萬美元。根據合同約定,該船鐵礦粉鐵含量大于58%、三氧化二鋁含量小于3.5%。貨物到港后,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在卸貨過程中對貨物實施取樣,樣品制備后送實驗室檢測,該船鐵礦粉鐵含量32.44%、三氧化二鋁含量32.58%,與合同約定限值和裝港檢測值嚴重不符。日照檢驗檢疫局及時出具了檢驗證書,國內收貨人依據CIQ檢驗證書與國外發貨人協商降價10萬美元。
分析
據2016-2021年中國原鐵礦石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鐵礦石屬不可再生資源,隨著全球鐵礦石開采量不斷增加,優質鐵礦資源越來越匱乏。為滿足國內對進口鐵礦石的剛性需求,進口商“全球找礦”情況越來越普遍,導致進口鐵礦來源地復雜,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以次充好等欺詐行為。進口鐵礦石品質不合格主要集中在鐵含量偏低,三氧化二鋁、磷、硫等雜質或有害物質含量偏高、水分大等方面。為降低貿易風險,建議國內鐵礦石進口商在貿易合同中明確質量調價、索賠條款,并盡量以CIQ檢驗證書作為結算依據。
02夾帶固體廢物
案例
某局受理了一批進口韓國鐵礦粉,報檢重量4670噸,貨值35.2萬美元。現場檢驗時發現,貨物為灰黑色粉末,夾帶片狀物、球狀物、棒狀物、不規則顆粒和廢金屬等,具有磁性,貨物散發異味。經選取代表性樣品送實驗室進行固體廢物屬性鑒別,判定該批鐵礦粉夾帶廢金屬、氧化皮等固體廢物。日照局按照有關規定將貨物移交海關作退運處理。
分析
進口鐵礦中摻雜的固體廢物通常為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冶煉渣、氧化皮、除塵灰和工業垃圾等廢棄物,甚至貨物本身可能是經過冶煉加工處理的尾礦。此類貨物一般有害物質含量較高,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部分國外貿易商在鐵礦中摻雜固體廢物,企圖以廢充礦,賺取非法利潤。從本案例來看,韓國鐵礦資源匱乏,并不是鐵礦石產區,本國主要依靠進口鐵礦石滿足國內需求。因此,進口韓國鐵礦很可能原產地并不在韓國,而是轉口貿易礦,或是經過冶煉處理后的尾礦,甚至是固體廢物冒充鐵礦,質量難以保證。鑒于此,檢驗檢疫部門應根據來源地信息對進口鐵礦實施有針對性的檢驗監管,對來自非主產區的進口鐵礦實施重點監控。同時,建議國內進口商合理選擇貨源,謹防貿易欺詐行為。
03摻雜氧化皮
案例
某口岸進口一船朝鮮鐵礦石,報檢重量3870噸,貨值47.3萬美元。現場檢驗時發現,該批貨物外觀為黑色粉末狀固體,夾帶少量不規則片狀物,片狀物一面細膩,有鋼灰色光澤;另一面呈蜂窩狀,外觀疑似氧化皮。經實驗室檢驗鑒定,片狀物具備明顯的氧化皮特征。綜合分析判定,該批鐵礦石夾帶的片狀物為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氧化皮,可分揀氧化皮所占貨物比重約為3.5%。按照相關規定,該批貨物因夾帶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氧化皮被依法退運。
分析
氧化皮,俗稱氧化鐵皮,是煉鋼過程中在冷卻環節從鋼體外層脫落的碎屑。根據我國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進口廢物管理目錄》,氧化皮屬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需按規定如實申報進口。由于氧化皮鐵含量較高,部分國外貿易商通過將氧化皮摻雜到鐵礦石中以提高鐵含量,屬非法夾帶固體廢物行為。近年來,檢驗檢疫部門多次檢出來自朝鮮鐵礦石摻雜氧化皮,為此,應重點加強朝鮮鐵礦石現場檢驗,對可疑貨物及時取樣送實驗室進行屬性鑒別。
04混有檢疫類外來雜物
案例
某口岸進口一船印度尼西亞鐵礦,貨物重量6.2萬噸。現場檢驗檢疫時發現,鐵礦中夾雜大量樹根等植物殘體。經過人工挑揀,共從貨物中揀出約20立方米樹根。經實驗室鑒定,近20%為活體樹根,具有萌發繁殖能力。檢驗檢疫工作人員按要求對貨物實施了檢疫處理。
分析
本批貨物中發現大量樹根,說明該船鐵礦可能為表層礦,開采過程中容易混入動植物等檢疫類外來雜物。近年來,隨著進口鐵礦石數量的增長,鐵礦石攜帶檢疫類外來雜物的風險越來越大。口岸檢驗檢疫部門應加大對進口鐵礦中夾雜土壤、雜草、動植物等檢疫類風險物質的檢疫力度,檢出外來雜物應依法實施相應檢疫處理措施,并加強后續檢疫監管,定期在港口、礦石堆場等地開展外來有害生物監測。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www.kcice.cn/stat/8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