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小米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于削價競銷。
2)小米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小米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小米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小米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小米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小米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小米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于小米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并掌握自身在小米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高盛研究報告指,持續看到小米在Human x Car x Home策略下令人鼓舞的走勢,尤其對第三季AIoT強勁的數據感到有信心,這得益于在關鍵垂直領域(如白色家電、高端電視)和國內以舊換新計劃的持續市場份額增長。該行將公司目標價由27.5港元上調至27.8港元,重申“買入”評級。高盛上調小米AIoT第三季及第四季的收入預測各5%,及2025年至2026年的預測3%,亦上調今年至2026年集團收入及經調整純利0至2%。該行稱,雖然小米SU7 Ultra原型車在德國紐柏林賽道的測試因天氣條件而延遲,但仍預期10月將是小米一個強勁的月份,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包括SU7交付量的增加;在月底前推出的小米15系列;以及從10月14日開始的雙十一促銷活動。
高盛發表報告,重申對小米集團(01810.HK)的“買入”評級,上調目標價由24.7港元升至27.5港元,此按綜合方式作估值,因為小米在內地及全球以用戶為中心的“人家車全生態”戰略繼續取得早期成功,且電動車執行力增強。由于小米汽車一期工廠產能提升,該行將2025年及以后的SU7交付量預測上調至每年22.5萬輛以上。該行將小米2024至2026年的集團收入預測上調0%、3%及8%,收反映電動車出貨量提高的預期,估計2024至2026年出貨量達12萬、26.9萬及47.3萬輛。另對2024至2025年小米凈利潤預測大致保持不變,并將2026年凈利潤預測上調10%;2024至2026年核心盈利預測各為290億、310億及340億元人民幣,智能電動車分部經調整凈虧損料各為78億、73億及31億元人民幣。
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如果記憶體價格在未來幾個季度開始修正,該行相信,小米集團(01810.HK)很可能成為主要受益者,因為其智能手機利潤率面臨下降壓力的可能性較小,而且更有可能享受潛在的復蘇。記憶體是智能手機的關鍵元件。記憶體成本上升是小米智能手機毛利率由2023年第三季的16.6%下降至今年第二季的12.1%的主要原因。大摩表示,相信拐點可能會到來,同時預測2024年第四季DRAM價格上漲將趨于穩定。該行維持對其26港元的目標價及“增持”評級。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基于小米集團(01810.HK)核心16倍核心EV/NOPAT估值,當中電動車企業價值為800億元人民幣,再考慮控股公司估值折讓10%,高盛認為小米集團的估值仍具吸引力。以分類加總估值法為基礎,目標價23.2港元,予買入評級。報告指出,小米集團旗下通訊設備(主要是智能手機)在7月份網上零售銷售按年增長13%,是所有消費類別中增長最快的。據渠道劃分,高盛認為優異表現主要歸功于強勁的電子商貿銷售。報告估計,7月份在京東、天貓和淘寶等線上平臺的智能手機銷售量及總銷售額分別按年增長6%和33%,而線下銷售則持平。
花旗發表研究報告指,小米第二季業績預計將優于市場預期,預計集團次季的凈利潤將高于預期21%;智能手機出貨量略高于該行早前預測,但毛利率或一如預期。花旗維持小米“買入”評級,目標價為22.4港元。鑒于預期集團第二季業績表現強勁,對其建立30日正面催化劑觀望。
中金發表研究報告指,行業數據顯示,小米集團(01810.HK)全球智能手機銷售表現強勁,第二季出貨量預期按年增長27%至4,230萬部,超越全球市場整體的12%增速,市場份額預料提升至15%,繼續位列第三。綜合出貨量及產品售價數據,中金目前預測小米第二季手機業務收入將達到465.3億元,按年增長27.1%。計及IoT與大家電業務增長,以及汽車銷售前景,中金預測小米集團第二季經調整凈利潤將達到54.32億元,即按年增長5.7%,相應將今明兩年經調整凈利潤預測上調14.6%及20.8%,至189.17億及211.4億元,維持“跑贏行業”評級及目標價23港元。
中銀國際發表研報指,投資者普遍擔心內存價格上漲或會影響智能手機的毛利率。該行預計,小米集團(01810.HK)今年第二季度業績將再次超出預期。主要受惠于小米在智能手機及物聯網領域的高端化戰略、618購物節銷售強勁、海外市場擴張、有效成本控制,以及電動車業務順利提產的因素。該行將小米今年第二季度經調整凈利潤預測,由45億元人民幣上調至52億元人民幣,并指市場仍普遍低估公司在2024至2026年的盈利潛力。中銀國際將小米目標價由25.72港元上調至25.75港元,并重申“買入”評級。
中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指,團隊出席了小米上周五(19日)的年度活動,期間首席執行官雷軍展示了公司最新可折機系列MIX Fold4,其首款可折機MIX Flip、紅米K70 Ultra、可穿戴裝置、大型家電及SU7 Ultra原型。該行對小米走向高端化的進展感到鼓舞,因為新產品以更時尚及更豪華的設計語言,持續展示了具競爭力的表現,尤其看好小米有能力在未來的產品線中復制SU7的成功,因此上調2024年至2026年電動車銷量及利潤率預測。中銀國際認為,MIX Fold及Flip等可折疊手機將會成為新的增長動力,并料電動車在2024年至2026年的銷售將分別達12萬輛、24萬輛及41萬輛,毛利率分別料10%、15%及18%。該行也上調公司2024年至2026年各年每股經調整盈測分別1%、4%及11%,以分類加總估值法(SOTP)計,予傳統業務預測15倍市盈率,以及電動車業務預測市銷率3倍計,將小米目標價由25.18港元微升至25.72港元,重申屬首選股,予“買入”評級。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指,上調小米今年次季及2024年至2026年的收入預測2%至3%,以反映物聯網及智能電動車的長期銷售增長預期更穩健。該行亦上調小米2024年至2026年的純利預測1%至4%,主要因為電動車虧損較少及利潤較高的服務和車用物聯網銷售的新措施。該行料,小米的智能手機毛利率在今年次季以及今明兩年分別錄得13.4%、13.7%及13.2%,亦料小米或可以保持其在人工智能驅動的互動網領域的重要地位。該行亦提到,海外收入自今年首季恢復增長,并在2023年至2026年錄得年度復合增長率14%。高盛微升小米目標價由23港元上調至23.2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津榮天宇20CM漲停,凱眾股份漲停,海泰科、超捷股份、金鐘股份、中捷精工漲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