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匯源果汁公布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匯源銷售額出現倒退,利潤增長失去強勁勢頭。投資者會問,可口可樂在這種情形下,花費180億港元買下匯源是否值得?
在六年時間里,身價從10億元暴漲到現在180億港元,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是怎樣操縱的呢?
第一次德隆5.1億買51%股權
可口可樂一直堅稱花180億元購買匯源果汁是值得的,但想當年,德隆以5.1億元現金就拿到了匯源果汁51%股權。
2000年,匯源在發展中遇到資金困難。2001年,德隆以其旗下的新疆屯河名義,出資5.1億元現金拿到北京匯源51%控股權,而匯源則以資產出資持股49%,雙方組建合資公司。按此計算,此時匯源身價為10億元。
2003年,德隆陷入資金鏈危機。朱新禮感覺到德隆這艘大船不可靠。當年,朱新禮與德隆在上海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談判,并在兩天內籌得7億元,回購了德隆手中持有的51%股權。匯源重新落入朱新禮手中。
此時,朱新禮已借助德隆的資金,將匯源迅速壯大起來。其一期、二期約20億投資額都已經完成。
第二次統一2.5億買5%股權
匯源第二次引進的外援是統一。
與德隆分手后,匯源雖然迅速得到擴張,但公司也再度陷入困境。因為與德隆分手后,匯源大部分的錢用于償還回購所借資金,同時又遇到國內“非典”和國際形勢不好的情況。
為了擺脫困境,朱新禮再次使出“賣股權換錢”的招數,統一、康師傅、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達能等外資品牌都對匯源表示出興趣。其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在當時都提出收購匯源80%、90%股權的意向。而可口可樂對匯源的收購也顯得很迫切,他們甚至請來其在中國的合作伙伴———中糧集團新上任的董事長寧高寧“游說”朱新禮。
不過,朱新禮沒有選擇“兩樂”,而是統一。按照朱新禮的解釋,他認為除資本因素外,統一與匯源在產業鏈和渠道上有整合的可能和需求。
2005年3月,統一進入匯源,以約2.5億元持有合資公司5%股權。也就是說,從2001年到2005年,匯源的身價從10億元暴漲至50億元。
第三次達能等2.2億美元買35%股權
匯源與統一的合作,沒有達到朱新禮的預期。
匯源原本希望通過與統一的整合,調整匯源的產品結構和渠道,并且在市場推廣、品牌策略、國際化等多方面進行合作。而且根據協議,雙方將展開更大規模的股權合作。然而,統一由于受臺灣當局制定的“投資限額”約束,雙方的進一步合作最終流產。統一不得不退出。
在統一退出后,朱新禮仍然在四處尋找買家。此時,達能進來了。2006年7月,達能聯手美國華平基金、荷蘭發展銀行和香港惠理基金,以2.2億美元收購了匯源35%股權,其中達能持股22.18%。
第四次可口可樂180億港元買匯源全部股權
這一次,匯源果汁的賣價是180億港元,若交易成功,朱新禮個人將得到74億港元的變現獲利———朱新禮自豪地說,他賣到了一個最好的價錢。而可口可樂也表示,這個賣價是合理的。
對于匯源來說,逐年遞增的渠道和成本壓力,已讓其經營越來越困難。今年上半年,因原材料成本增加,加上折舊增長,該集團的銷售成本已經從去年同期的8.6億元增加至9.02億元。成本增加導致的結果是,匯源果汁今年上半年的毛利,已從2007年同期的5億元下降至3.91億元,毛利率則從36.9%猛降至30.2%。此時及時拋售且套現獲利,對于匯源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可口可樂來說,這次收購正好幫它完成多年的夙愿。收購匯源,不僅幫其消滅一個競爭對手,而且匯源的生產基地、設備、渠道以及領先的市場份額,都可歸之所有,尤其是匯源的市場份額。據匯源公布的中期財報稱,匯源在全國果汁飲料市場的占有率呈持續上升勢頭。
顯然,借道匯源,比起可口可樂自建工廠、新建渠道和品牌要來得快。
本文來源:南方日報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2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