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而強”是我國現代工具企業的發展方向
我國工具企業發展現代高效刀具技術,應貫徹“專而強”的指導方針。要提倡“做強”,而不要提倡盲目“做大”。我們必須了解,現代工具企業只有“做專”,才能“做強”。這是從傳統工具企業轉型為現代工具企業的最大變化。過去,工具企業生產的是千篇一律的標準刀具,是同質化的產品,是“萬金油”,十家企業生產的產品變成一家生產,并沒有質的區別。但是,現代高效刀具則完全不同,它是為滿足制造業特定需求而開發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專用化”刀具產品。現代工具企業的競爭力,不是體現為它的產品性價比,而是體現在它為制造業提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因此,從傳統工具企業發展為現代工具企業,就是要從“萬金油”變成專家。只有重點培養解決問題的專業本領,才能對推動制造業的發展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國內外工具行業的發展經驗和教訓表明,脫離實際,盲目提倡“做大”,動不動就要企業發展成“航空母艦”,這種指導思想只會助長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與我國工具企業調整結構、產業升級的發展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由仿到創,重視積累,夯實基礎,是我國現代高效刀具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傳統工具工業發展到現代工具工業,是質的飛躍,是脫胎換骨。工具企業最關鍵、最本質的變化是什么?是從單純的“賣刀具”轉變為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這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轉變。過去,傳統工具企業單純賣刀具產品,“老王賣瓜,自賣自夸”,只對出廠刀具的質量負責,而不對用戶的具體使用效果負責。而現代刀具企業為制造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承諾為用戶的使用效果全面負責,為用戶“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出謀劃策,提供全方位服務,直至問題解決為止。雖然也要賣刀具,但現在的刀具只是“解決方案”的一個載體,與過去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
經驗證明,花錢可以買到先進裝備,但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對于我國工具行業而言,引進現代刀具材料和涂層技術已有二十年的歷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工作雖然在做,但進展緩慢。刀具專用數字化制造技術和裝備的大規模引進是近十年的事,可以說,在該領域的消化吸收工作尚未開始。
因此,我們認為,要實現我國現代高效刀具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從現在起,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特別要抓好科技創新,哪怕是一小步,走出去也有決定意義。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自主發展的技術基礎,滿足于模仿是沒有出路的。
還必須指出,工具產業的技術特征是傳統經驗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因此,發展思路應該是積累經驗與技術創新并重。在現階段,要以替代進口為目標,既要通過強化服務積累經驗,又要通過擴大開放引進技術,通過自主創新提高水平,滾動式地發展壯大。
強化服務是我國工具企業發展現代高效刀具的切入點
在現代制造業,“服務”的概念隨著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在不斷深化,已遠遠超出了傳統的銷售服務的范疇。由于制造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對社會化協作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使服務成為整個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成為保證產業鏈有效運轉的必備基礎。可以說,離開了服務,就沒有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發達國家服務業的飛速發展,其原因就基于此。所以,我國工具企業要實現向現代高效刀具的轉型升級,首先需要轉變經營觀念,要從單純向用戶提供刀具產品,轉變到為制造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全方位服務。
下面以跨國汽車制造集團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全球刀具采購和管理系統為例,說明這種現代制造業服務模式。可以看出,早在主機廠的產品設計開發階段,機床和刀具供應商就積極參與,共同研究最佳工藝路線,共同決定機床與刀具的選用,對一些項目還進行合作開發。這種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整個生產全過程貫穿始終,并且不斷深化和發展,包括工藝更新和對原有刀具的改進提高等。例如,刀具供應商為主機廠開發的高效專用刀具投入使用后,為了在保持生產效率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成本,再次共同研究高效專用刀具的標準化問題,等等。
可以看出,在現代制造業產業鏈中,工具供應商所扮演的角色,已經遠遠超出傳統企業“生產與銷售”的范疇,而是將服務的觸角深入到制造技術發展的全過程。換句話說,在現代制造業的框架下,工具企業只有通過提升為制造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能力,才有可能成為制造業板塊產業鏈中穩定的合作伙伴,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市場。傳統的企業經營模式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是松散的,銷售活動的隨機性很大,不符合現代制造業產業鏈發展的需要,有被日益邊緣化的危險。雖然我國制造業的產業鏈尚未發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但逐步與國際接軌的趨勢十分明顯。所以,我國的工具制造商和分銷商應該認準現代制造業的產業特點,重視面臨的新挑戰,認真提高服務水平和延伸服務領域。今后的發展趨勢是,服務水準上不去,其后果將不是銷售業績好壞的問題,而是能否進入主流市場的問題。
本文來源:中國設備網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4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