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行業烽煙再起。隨著市場演進,老百姓接受雙向互聯網電視之后,這個幾千億盤子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未來,從內容端、運營端和基于場景的應用端入手,互聯網電視的前景將更加廣闊。
報告顯示: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電視銷量的逐年上升,以及附加功能的層出不窮,中國互聯網電視市場發展迅速。相關研究數據指出, 2015年將有望成為互聯網電視用戶增長最快的年頭。另一方面,互聯網電視因其豐富的內容及交互特性,使得家庭客廳的收視場景正在逐步回歸。2015年我國互聯網電視行業布局分析詳述如下。
2015年,互聯網電視新品牌的出現,如同洪水洶涌。各類企業高舉各色大旗,組團沖進電視行業。兩家互聯網電視企業——風行、樂視以互聯網的名義,主動融合傳統彩電巨頭,構建各自的生態陣營。
2015年9月,東方明珠、兆馳、風行、海爾、國美宣布構建超維生態開放平臺,五巨頭通過獨創的雙層股權結構,形成利益共同體,提出3年銷售1200萬臺風行系電視的宏偉目標。12月10日,在風行電視產品發布會上,中電熊貓悄然成為超維生態最新的合作伙伴。
中電熊貓家電副總經理周坤說:“以東方明珠、兆馳、風行為核心的超維生態,無縫對接了牌照、內容、制造、互聯網運營的稀缺資源和經驗,形成最具競爭力的互聯網電視陣營。超維生態,與中電熊貓的液晶一體化戰略實現了優勢互補。”
無獨有偶,就在風行電視發布的后一日,樂視對外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樂視致新以6.5港元每股的價格認購TCL多媒體新股3.49億股,交易完成后,樂視致新將持有TCL多媒體20%的股份,成為后者的第二大股東。更多最新互聯網電視行業前景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智能互聯網電視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短短兩日內,一新一老,兩家互聯網電視品牌大規模開啟了互聯網+傳統電視的合作。是什么讓原本互相競爭的電視巨頭走到一起,各自結合成新的戰隊?
互聯網牽手傳統彩電
目前,市面上開售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大都是代工生產。這樣的生產模式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是一種無奈之舉,畢竟電視設計制造的門檻并不低。銷售數量少,電視整機成本下不去;銷售數量多,產能供貨又跟不上,于是就衍生出了預約、預售、搶購再預約、預售、搶購的電商新玩法,背后映射的是對整個電視供應鏈的掌控能力不足。
對樂視而言,這一點也格外明顯,在2014年、2015年的中報中,樂視均反復提及,超級電視受到產能限制的影響。樂視采取的內容補貼生態的玩法,通過底價硬件獲得用戶,更需要維持終端用戶的增長,這必將依靠對供應鏈的精細控制。如果供貨出現問題,樂視的付費、廣告收入都將受到制約。
風行電視則率先開行業先河,以獨創的超維生態,提前規避了產能不足、供應鏈不完整的“大坑”。風行的控股方兆馳本身就是國內彩電行業最大的ODM廠商。先后加入超維生態陣營的海爾、國美、熊貓同樣是彩電行業的元老和巨頭。兆馳股份有設計制造能力、產業鏈把控優勢,風行有互聯網運營經驗,再加上傳統彩電巨頭的品牌、渠道優勢,這樣的組合早已被業界廣泛看好。更重要的是,熊貓的加盟說明,超維生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開放體系,跟樂視生態的封閉體系,迥然不同。
而另一方面,樂視參股到TCL多媒體,樂視所占股份并不多,從目前公布的資料來看,雙方更多是資源層面的合作,沒有明確的從屬關系,更像是一個廣泛意義上的聯盟,加之兩者在產品上的競爭態勢,能否形成協同效應猶未可知。
以前拼的是天時,現在拼的是人和
樂視的成功,除去樂視的戰略眼光和硬實力外,某種程度上是借到了天時。樂視2012年進入電視市場,是在電視互聯網化開始之初,絕大多數存量電視不具備上網功能。隨著互聯網化的大潮普及,家庭用戶在購買電視時,開始選擇具備上網功能的電視機。傳統電視廠商在內容、運營,特別是互聯網思維的缺失和不足,給了樂視做大的機會。隨后,樂視通過打造基于內容的樂視生態,建立區別于對手的競爭壁壘,牢牢占據互聯網電視第一陣營。
縱觀電視行業,互聯網化僅是漫長演變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從LED、OLED、ULED到曲面,技術迭代同樣重要。按現在互聯網電視的普及速度,再過幾年互聯網化將成為電視的標配。電視在產品層面的比拼,依然靠的是成本控制、技術積累和產能的戰斗。
對于互聯網電視品牌而言,單打獨斗、孤膽英雄,必然毫無出路。尋找盟友,拉人入伙,靠“人和”來求得生存和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來源:萬維家電網(北京)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