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金屬、石材、木材,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強等優點,在國民經濟中應用廣泛,塑料制品行業在當今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多年來塑料制品的生產在世界各地高速度發展。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塑料制品產量在世界排名中始終位于前列,其中多種的塑料制品已經位于全球首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塑料制品生產大國。
從需求來看,目前我國人均塑料消費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據統計,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塑料工業發展水平的指標塑鋼比,我國僅為 30:70,不及世界平均的50:50,更遠不及發達國家如美國的70:30和德國的63:37。未來隨著我國改性塑的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我國塑料制品需要預計可保持10%以上的增速。塑料制品應用廣泛,龐大的下游行業為我國塑料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隨著《振興石化行業規劃細則》》、《十三五規劃》等政策的出臺,我國塑料制品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我國塑料制品出口數據來看,目前微我國塑料出口壓力較大。據《2016-2021年中國塑料制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顯示,2016年前兩個月塑料制品出口349.2億元,同比下降11%,其中,初級形狀的塑料出口額為361萬噸,同比減少4.7%。3月份塑料制品出口額為45.85億元,同比增長39.48%。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可知,2016年1-4月我國塑料制品出口317萬噸,同比增長6.7%。
我國塑料制品出口壓力仍然較大,外貿發展存在一定的困難,與日本、歐盟直接的貿易在減少,對于我國塑料制品企業來說,盡快找到發展潛力大的市場迫在眉睫。澳大利亞經濟發達、物產豐富,消費者需求強烈,國內塑料產業稍顯偏弱,大部分塑料制品依靠進口,這對于我國塑料制品及塑料制品機械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隨著澳大利亞對環保型塑料制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對各種新型塑料機械及相關產品的需求也會增加。我國不僅可以出口在本土有價格優勢的塑料機械,可以為當地企業提供加工塑料的設備,還可以供給自身生產的各種塑料制品,兩者相輔相成,帶動整個塑料制品行業在澳大利亞的發展。
報告分析,塑料機械和塑料模具行業高成長的發展態勢,以及家電、食品、飲料、皮革和玩具等輕工行業的穩步發展的助推作用,又是塑料行業發展的利好內生環境;汽車、醫用塑料、房地產特別是保障性住房等行業的穩步發展,更是加大了塑料制品廠家的需求,成為了塑料行業利好的外生環境。同時匯率變化的加快、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的上調、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電力供需形勢緊張,這些對大多行業和企業都利空的因素,同樣也困擾著塑料制品行業,形成公共利空。
“十三五”期間是中國全面進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將步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
我國塑料制品行業大致走向主要有四發個方面:
①涉及農業和包裝兩大行業的膜類1包括片材2材料仍然占絕對優勢,大部分以PE、部分PVC和PP為原料。
②以PVC、部分PE和PP及少量ABS為代表的建筑用、民用工程用塑料還將保持其增長勢頭。
③汽車工業用PP、PVC、PUR及各種工程塑料和熱塑性彈性體的用量將隨汽車市場的景氣程度而變化。
④家電、電子電器行業的龐大市場將導致和等工程塑料制品成倍增長。
如何根據相關行業的發展確定本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各個企業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因此主要產品及品種的市場需求應當由企業自己去開發。
我國塑料制品國內發展趨勢:
①打破原有行業界限,塑料機械為各行業服務已成定式并向縱深發展,進而有可能向引導市場消費過渡,但要注意引導必須是正確導向。
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合資、合作,繼續借鑒國外的先進制品及工藝和設備以發展我國的塑機,提高技術水平。
③國內中低檔市場容量會被擠壓得越來越小。部分企業分化重組,有些企業將減小塑料機械比例而轉向多種經營,有的企業將避開國內惡性競爭進而開辟國外市場。
④社會專業化協作將逐漸走向成熟。有些廠家將集中精力在某一個局部市場將生意做大。
⑤個別有遠見、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吸納高素質的管理及科技人員,以圖進一步發展并爭取與世界列強相抗衡。
國際發展趨勢:
①從制品研發開始,向機械使用者提供從制品、工藝配方、設備和售后服務等的全方位服務。
②按照用戶的要求,設計制造出專為用戶解決其工藝困難的適用設備。
③及時借鑒相關產業的技術發展,將各類最新的科技成果運用到本行業上。如電子、通訊產業和汽車工業、航天工業的科技成果。
④緊跟材料科學的進展,使新型設備適應新型材料的加工。
⑤樹立用戶在市場競爭中成敗的關鍵因素是設備這一理念,力求設備運行的高速、高效和節能。
⑥企業之間有優化重組的案例,但未見大化工企業那種大規模的聯合。由于國外專業化協作很成熟,塑料機械生產企業的規模不會太大。
當前我國塑料制品行業的發展主要是在塑料行業前沿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的基礎上,主攻當前關鍵共性的核心技術,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高新生產技術之間的差距。技術進步的加快將賦予塑料材料和塑料制品更多新功能,以滿足國民經濟的需求。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freereport/7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