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限塑令),其中,對于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出了禁止使用的要求。1月20日,塑料制品的使用仍在繼續。
限塑令要求,到2020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年底,全國范圍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5年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到2022年年底,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市的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到2025年年底,全國范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
而數據顯示,若將經營范圍和行業分別限定在塑料袋和制造業,我國目前則共有14223家塑料袋制造公司。其中,浙江省最多,共擁有3896家相關公司。排名第二、第三的是河北省和山東省,分別擁有2167家和1603家企業。
龐大的企業量背后,是市場需求的攀升。當下,多個行業對塑料制品的消耗驚人,以快遞業務為例,2018年,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料袋約245億個、封套57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包裝膠帶一年的使用量可以纏繞地球1077圈。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國內塑料制品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及人口密集地區,其中2018年數據顯示華東及華南地區塑料制品產量全國占比超過70%,而具體數據顯示,其中僅廣東及浙江兩省的產量占比就超過全國水平的40%,同時廣東和浙江作為國內輕工制造產品大省,更是快遞業務量數一數二的省份,僅其兩省的快遞業務總量就占全國業務總量的近50%。
垃圾分類的市場規模有多大?記者注意到,雖然各方統計口徑不同,但在近期的一些市場分析中,多方都預測垃圾分類市場的規模至少都在千億元以上,其中部分樂觀者預測將達到2000億元上下。例如東方證券分析報告就顯示,如果以上海模式向全國城市人口推廣,垃圾分類將帶動市場規模超過1960億元。而據報道,更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年市場將釋放出200億元到300億元產能,10年內,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到3000億元。
企查查數據顯示,6月至今,全國新注冊涉及垃圾分類業務的公司多達165家,涉及再生資源業務的公司更多達4000余家。
凡立雙2016年就投身垃圾分類領域,創立微度科技,從事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和大數據平臺的研發。“全產業鏈上都有創業機遇,‘互聯網+’回收主要是圍繞投放和收集環節,但運輸和處置環節也有不少創業機會。”他說。
甚至對于不能回收的濕垃圾,也有企業盯上了。京東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在垃圾粉碎處理器品類中,除了傳統的愛迪生和廚邦德之外,海爾、惠而浦、美的、榮事達等家電企業,潛水艇、摩恩、科勒、歐琳等相關建材品牌的產品也在陸續上市。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