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3月20日,經銷商門店復工率達到93.5%,客流恢復率達到57.2%,銷售效率達到49.8%,國內汽車市場正在逐步回歸正軌。而目前全球汽車供應鏈承受的壓力在逐漸加大,國內技術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如朗博科技、奧聯電子等有望實現進口替代,在基數較小的背景下迎來爆發期。
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復崗率分別達到98.6%和89.9%,比2月23日分別提升15.5個和38個百分點,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工業大省已基本全部開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境外疫情加速蔓延,海外零部件廠商停工造成的全球供應鏈斷裂正在成為復工的新挑戰。
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特別是與一些重點疫區在產業鏈上高度依存。而國際疫情蔓延勢必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造成較大的沖擊。
工信部賽迪智庫規劃所工業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李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企業與全球產業鏈所面臨的沖擊正在發生一個耐人尋味的逆轉。
“2月所有人都在擔心疫情下的中國企業停產將沖擊全球產業鏈,但3月下旬開始,情形發生了反轉:中國控制住疫情的同時國外疫情卻在加速蔓延,近期歐美多個重要的零部件廠商開始停工,這使得國內相關企業面臨斷供的風險。”李楊表示。
汽車領域最為典型。2月國內零部件工廠供應中斷,曾導致現代、雷諾等全球汽車巨頭企業減產甚至停工。然而,近日博世、米其林、倍耐力等國際大型供應商紛紛關閉了部分歐美地區工廠,這又使中國車企面臨斷供的風險。
中國汽車零部件貢獻了全球市場的80%,但其上下游已深度嵌入到全球供應鏈中,且中國零部件大多側重于中低端領域,在發動機等高端零部件上仍然大量依賴進口。中企與海外上下游企業彼此高度依存,任何環節的停擺都將沖擊整個產業鏈的穩定。
“汽車等高端裝備還面臨一個問題,很多廠商是訂單式生產的,零部件往往庫存很低,甚至是零庫存。這意味著,在海外供應商停產的狀態下,一些企業可能在短期內就會遇到斷供的風險。”
在她看來,海外供應商的停工可能首先會沖擊高端車市場,在中低端汽車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已實現了零部件供應的本地化和國產化,暫時受到的影響還不太突出。
不過,北汽集團一位高管則表示,從長期看,國內沒有哪家主機廠能逃脫海外疫情的反向傳導。比如北汽奔馳的零部件來自全球四五十個國家,這次疫情影響的不只是國外的一級供應商,還有大量二三級供應商。即便是自主品牌,也做不到所有零部件都采自國內,而合資品牌都是引進車型,做得好的合資車國產化率也只達到80%左右。
2004年,國內零部件進口額將達到120億美元,整車配套市場和汽車后市場將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汽車研究中心的孟巖認為,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等幾個指標中,汽車零部件年均增長率,均比汽車整車高;利潤總額的年均增長率竟比整車工業高出6.6%。擺在中國零部件廠商面前的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但如何分享,卻成了最大的難題。
目前,國內眾多的零部件廠家,主要還是以生產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為主,缺乏技術競爭力,這是國內廠家與外資或合資企業差距較大的一個方面。整車廠商壓價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國內的零部件廠商腹背受敵,并使獲利能力大幅下降。特別是針對國內勞動力密集型零部件企業,由于技術含量低,利潤率低,受原材料漲價的影響較大,加之整車廠家降價的壓力,這些零部件廠商的生存都將面臨問題。
混亂的汽車市場影響了零部件廠商的發展。資料顯示,北京汽修企業有近5500家,而具有一類資質的僅有300家左右。在汽車后市場,存在并流通著“進口產品”、含合資企業在內的“國產品”以及“仿制品”,使得國內零部件廠商的競爭處于無序狀態。
業內人士分析,以三大整車集團為代表的集團內部采購的傳統模式將逐步被打破,尤其是后進入中國的整車合資廠商將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最佳供應商。同時,全球采購、同步研發將成為中國零部件市場發展的趨勢。現實的態勢是,整車生產企業為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分散研發風險并得到最佳匹配,在新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強調要加強了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實施同步研發。而國內零部件廠商,無論是原材料采購,還是制成品的銷售、流通和服務都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成本優勢,加上產品結構不合理,不少零部件企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大量資產閑置,導致固定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國內目前的零部件企業大多沒有技術優勢,沒有能力與整車廠家走合作研發的道路,無法與廠家形成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基于以上原因,國內零部件廠商將面臨巨大考驗。
有資料顯示,目前在中國,外資零部件企業研發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97%,而國內零部件企業的比重為1.21%,許多外資企業僅將中國作為零部件的生產基地,在中國當地并沒有進行太多的研發。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國內汽車業要與國際同步。到時,所有零部件廠商都要走與廠家同步研發的道路。如果現在國內零部件廠商繼續加大研發力度,還是有能力在技術方面與外資、合資企業進行較量。
專家分析,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影響零部件廠商的短期因素,整車廠家降價將是長期的影響因素。迅速和國際接軌,才是國內零部件廠商生存與發展的最終出路。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10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