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料,在輿論反映強烈,或水庫水質嚴重惡化的地區,地方政府勢必提高水庫養魚門檻
10個多月過去了,王先生仍然沒有等到補償金。去年2月,乳源縣政府在南水水庫庫區貼出通告,稱水庫發生藍藻水華,水質變壞,水庫內投喂飼料養魚造成很大污染,因此養殖網箱必須搬遷。于是,王先生主動拆除了自己的網箱。
王的網箱是在主管部門辦理了養殖證的。他提出,即便不補償魚的損失,政府至少應該補償固定資產的投入。在交涉時,乳源縣政府口頭答應,但沒有定出具體金額。過了一段時間,對方又聲稱沒有法規依據,不予補償。
近年來,對水庫養魚的整治行動從未間斷。2009年初,乳源作出決定,從當年2月起至2011年1月,用兩年時間,全面取消南水水庫庫區網箱養魚;2009年9月,陸豐對水庫養鴨養魚造成污染水質進行清理整頓;而在此前一個月,湛江制定了《鶴地水庫養魚管理暫行規定》,對水庫養魚進行規范,杜絕盲目瘋狂開發行為。
隨著環境問題引起公眾和輿論關注,來自學術界的質疑聲也逐漸被放大,有關部門對水庫養魚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管理也逐漸嚴格。2009年12月,在茂名召開的全省水庫水資源保護工作會議上,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韓博平教授提出,我省水庫水質形勢很不樂觀,特別是發生在重要飲用水源地的多次水華事件,如湯溪水庫、南水水庫、高州水庫等。經過調查,庫區過量養殖是引發水華的重要因素。日益嚴重的污染形勢將對未來水庫養魚政策產生怎樣的影響,需要持續關注。
過度養殖污染嚴重
按照一級水功能區劃,水庫一級功能分為保護區、保留區、開發利用區和緩沖區,其中屬于開發利用區范圍的水庫,按照當地的資源、地理條件,根據社會需求來確定水庫的二級功能,如灌溉、防洪、飲水、農用等等。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和《廣東省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條例》規定,在水源保護區內,禁止進行投喂飼料的水產養殖,但在開發區內則未做限制。
但這一政策近年來在學術界引起廣泛爭議。隨著環保壓力的加大,學術界開始對水庫養魚的污染問題展開全面反思。事實上,這一反思已經進入決策者的視野。
2009年10月,在長沙召開的全國水庫養魚技術問題與發展交流研討會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文宣提出:使用飼料養魚的危害很大,濫投飼料、漁藥的現象很普遍,嚴重破壞水質;同時,過度養殖還造成生物品種單一化,魚類種群結構失衡。
由于殘留飼料和排泄糞便,高密度的商業養殖會帶來大量的外源性營養元素(氮、磷等),這極易造成水庫的富營養化。過多營養物質輸入,導致藻類爆發性增殖,形成“水華”——簡單理解,即發生在淡水環境中的赤潮,肇事的藻類以藍藻為主。水庫具有流動性差的特點,一旦發生水華,治理難度很大。
“近年來,廣東水庫整治的行動不少,每次整治中,清理庫區的養殖活動都是重要內容之一。”水利部門人士介紹。
媒體曾經披露過湛江鶴地水庫瘋狂圍庫造塘的情況。鶴地水庫為湛江市區、廉江、雷州等城鎮的工業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優質的水源。然而,自從1958年水庫建成后,一場保護與“蠶食”鶴地水庫的“斗爭”就在持續進行中。僅1989年至1991年這3年時間,鶴地水庫就被圍庫造塘、造地面積超過萬畝。到目前止,圍庫造塘(地)面積約占水庫面積的十分之一,相應減少庫容近1億立方米。整治行動從未間斷,2009年當地更是專門出臺了相關管理規定。
水庫養魚普遍存在
水庫養魚一直在環保和經濟利益的博弈中發展。與禁養派觀點相左的是,水庫養魚良好的經濟效益是欠發達地區農民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一位在水利部門工作了十多年的人士告訴記者,當年圍繞著水庫周圍,山上種樹、水里養魚、岸邊養鴨,曾經是所謂“綜合利用,充分開發水庫價值”的模式,在全省范圍內到處可見。由于水庫水質良好,“水庫魚”成為優質魚的代名詞。
廣東省湖泊較少,為了滿足飲用、防洪、灌溉、發電等用途,興建了眾多水庫。目前共有各型水庫6700多座,水庫流域面積超過全省國土面積的53%,這給水產養殖提供了便利條件,于是水庫養魚迅速普及,尤其是網箱養殖和投放飼料的散養。出于發展農業經濟等方面的需求,目前除重點控制的保護區外,廣東絕大多數水庫都在養魚,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飲用水源地。
難以完全禁止水庫養魚,除了經濟因素外,水庫管理體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目前財政對中小型水庫維護投入不足,水庫管理人員待遇低下,基本是“以電養水”、“租金養水”的局面。由于前幾年水利系統實行改制,大大縮減水利員編制,基層水庫的管理基本上無人可用,縣財政也拿不出錢來供養水利員。把水庫承包出去帶來的租金,是很多水庫管理人員工資的主要來源,甚至有些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的維護費用,恰恰來源于出租水面養魚的租金。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水庫養魚的普及。
根據對粵東7市60個小型水庫的調查:明顯受污染而致水質惡化不能提供飲用水的水庫共17宗,占小型水庫總數的28%。估計以全省6000多小型水庫計,水質受污染狀況應占30%左右。
飲用水源地水庫最敏感
水利部門介紹,1996年以來廣東省有20多座水庫出現不同程度的藍藻水華,其中2000年以來就有18座水庫發生藍藻水華。廣東水庫發生藍藻水華的幾率、規模以及影響范圍均呈加大趨勢。江門、惠州、潮州、茂名等地的個別水庫先后發生了全庫規模的藍藻水華,嚴重影響城鎮居民飲水安全。
水利部門人士透露,目前不禁止水庫養魚,但在養殖數量、面積上都將有進一步嚴格規定,但目前尚沒有具體細則。在日益增大的環保壓力下,各級水利部門紛紛加緊管控,尤其對新提出的承包要求,態度十分謹慎。
事實上,對水庫的污染不只是養殖行為,水庫周邊生產、生活廢水對水質的污染更為嚴重。此前有媒體報道,東莞主要水庫水質九成“不及格”,污染源多為工業和生活污染。鶴地水庫的水資源也有另外兩大污染源,一是庫區周邊約10萬人的生活污水,二是庫區周邊工廠企業廢水源源不斷排入鶴地水庫。
然而,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質量不斷惡化,已引起政府和民眾的重視。廣東是水庫大省,水庫水環境狀況尤為關鍵。可以預料,在輿論反映強烈的地方,或水庫水質惡化程度嚴重的地區,為改善飲用水源地水質,地方政府勢必收緊水庫養魚的政策,制定更嚴格的規定與標準。
一般情況下,飲用水源地和大中城市周邊水庫更易引起政府重視。流溪河水庫是廣州市唯一的大型水庫,其下游水源是廣州市重要的飲用水來源。以前,水庫曾承包給當地農民進行水產養殖,不少養殖戶向水庫傾倒糞便或其它飼料進行養殖,造成局部水質污染。廣州水利和漁業部門組織力量,多次拆除水庫內養魚網箱,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出臺《關于防治水庫湖泊污染的通告》,明確規定在經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養殖的水庫、湖泊,禁止利用糞便和可能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的藥物進行水產養殖。這些規定較其他地區更明確,也更嚴格。
而發生惡性事件后,當地政府必然收緊水庫開發利用的要求。南水水庫就是因為發現藍藻水華,有可能威脅乳源居民飲用水安全,當地政府才做出清拆全部網箱的決定。
本文來源:食品商務網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3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