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民族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回顧和分析中國包裝設計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樹立自身的設計風格和設計理念,把傳統文化思想與現代設計有機地結合,已經成為設計發展的方向。但是,在這紛繁熱鬧的場景背后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過分追求傳統文化元素的形式感,從而忽略了設計本質。當前有許多包裝設計作品,是以傳統文化元素為設計主體,附以絢爛多彩的裝飾性手法加以表現,或簡約或繁復,形式感很強,乍一看作品極具視覺審美和視覺沖擊力,但再往下看則會讓人不知所云。這些作品從純藝術的角度來看,堪稱上乘之作,它的視覺語言表達,充分顯示出了創作者具有很高的審美品味與藝術造詣。然而,許多人卻沒有恰倒好處地發揮這種優勢,而是在設計中過分夸大了表現的裝飾性,而忽略了設計的本質,讓作品看上去更像是一件純藝術品。包裝設計的本質不只是求外表漂亮,美觀,最重要的是透過視覺圖像來介紹產品的特點。建立和穩定它在市場的定位,最終達到提升銷量的目的。
在繼承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方面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沒有真正作到去偽存真。國內設計界一直有學術與非學術之分,這種涇渭分明的劃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中國古代藝術學習強調師從關系,在藝術領域中又有流派之分,師傅帶徒弟是傳統藝術教學的基本模式。這種形式依舊存在于當前的設計領域中,特別是在藝術設計的高等教育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再加上很多學院內部近親繁殖現象嚴重,造成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下降,專業教學思路不開闊,教學手法不靈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尤其在設計實踐中研究傳統文化元素方面,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種現象造成抄襲模仿之風盛行。
盲目追求民族化,缺乏時代性。在高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號召下,一些設計師意識到弘揚本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性,開始在包裝設計中大量的,簡單的生搬硬套民族文化和傳統元素,出現了一批民族化有余,國際風格不足的作品。民族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設計中如果簡單地套用傳統形式,沒有更多的考慮商品的特性,時代的審美,設計的發展趨勢,作品最后呈現的效果肯定是缺乏時代精神的,是難以適應現代人需求的。特別是在當代商業文化的強勢話語下,包裝設計工作者必須設計出與時代合拍的作品才能為人們所喜愛。
深刻理解和合理運用中國傳統文化
要實現包裝設計的民族化,首先要做到對本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傳統元素既非符號,也非道具,它是一種文化,不能對它進行表面上的生搬硬套。比如中國的水墨,書法,講究的是意,氣,神,具體表現為蒼勁,空靈,雅致,每筆的輕與重無處不體現著深刻的文化寓意。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包裝設計時,首先要理解產品,再去尋求能夠代表產品形象的中國元素,同時對這些"元素"的背景要有一定了解,這樣才能使用合適的現代設計手法。
中國傳統藝術一直以來強調意境的表達,追求展現對大千世界的真實感受,而不拘泥于對象的真實形態,具有明顯的比喻,象征意義,在使用中要因地制宜地運用,注意對產品和市場方面的適應性,還要注意對某些地區民族特定風俗習慣的適應性。中國地域遼闊,有不同的審美習慣,要特別注意,不能設計得不合時宜。如果脫離這些傳統元素的本質,不加思考地運用,不僅不能起到輔助包裝的效果,而且出來的作品也是沒有靈魂的。
把握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生活節奏明顯加快,人們對商品包裝的求新求異心理更為強烈和普遍。不斷尋求新的造型,新的形式和新的構成來滿足和調節精神上的需要,是現代包裝的發展趨勢。包裝設計不再停留于僅僅通過附加的裝飾來美化商品的層面上。除了要符合包裝的功能要求,包裝還要傳達商品信息,起到引導消費,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作用。實踐經驗證明,包裝設計在產品銷售的成敗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可以斷送一個產品,也能建立一個產品的前途,使企業獲益。如果不顧現代化社會的變化和人們審美情趣的需求,一味地強調傳統,那設計出來的產品一定達不到好的效果。雖然人們向往和追求過去的時光和情感,但當代人的審美情趣,生活習慣和思想感情畢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在理解并運用中國傳統元素的同時,也要求新求美,推陳出新,體現當前的時代感,只有這樣,中國味的包裝設計才會有新的意境。將包裝設計與民族文化相結合,必須注意把握歷史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統一,必須融入具有現代審美情趣的設計理念,再通過現代的各種表現技法來輔助設計,使包裝設計藝術的時代性與民族文化的歷史性完美融合,從而達到一個全新的視覺感受。
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發揚和繼承傳統文化不是復古傳統,不是模仿傳統,而是要在繼承中發展傳統,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要賦傳統文化以新的意境,新的形式,新的面貌,使傳統文化和藝術煥發出新的生命。一位著名的民俗學家曾說過:"民族文化的保存,發展,前進。關系到能不能有效的吸取和消化外來文化的問題。在開放過程中,外國的東西不但要進來,而且會沖進來,像潮水一樣,假如自己固有的東西不能保住,不能在自己根基上發展前進,那么在文化上可能成為外國文化的附庸。任何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管它在物質方面如何發達,它在精神文化方面必將成為外國文化的俘虜,其結果無疑是悲慘的。"因此,所追求的包裝民族化,不是簡單地對傳統圖案,文字等元素表面的,外在形式的模仿,把它們刻板地移植在包裝的視覺平面上,而是應從對形式的追求達到精神的凝練,將其內涵轉化為修養,在作品中自然地流露,以充分發揚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形式美,思想美,意境美。只有在吸收借鑒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包裝形式,才能更好地為產品傳達信息,提升附加價值。如:中國的"茶"較多的都是流于日常飲品,滿足基本生理以及待客的禮節性需要,但"茶"進入日本,卻升華成為"茶道",身價百倍,并在國際化的流通秩序中演變成了日本文化的標志。所以,在包裝設計民族化的過程中,對民族傳統文化既要傳承,更要創新。不僅對本民族的文化要作深層次的理解,學習和有選擇地繼承,還要不拘泥于傳統,多借鑒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和國際審美時尚,多利用先進的材料,工藝手段,從形式上升華,用現代的功能要求,觀念,手法來表現傳統文脈的形與意,發掘出能滿足現代人心智需求的元素,創造出真正現代形式的包裝,形成同國際間的對話和交流。因此,探求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審美觀,價值觀的契合,成為原創的一個重要方法。
包裝設計民族化的意義
包裝設計的民族化是實現文化多元化和邁向國際化的必要基礎。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大量的西方設計觀念和作品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碰撞也越來越激烈,任何漠視本民族的設計都將失去競爭力,更不可能在設計藝術的國際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設計發展的多元化格局下,不能在吸收西方設計精髓的同時對中國優秀的,傳統的設計作品進行研究,學習和發揚光大,這樣的設計只能是無源之水,不可能在中國的土壤上生根發芽,不可能體現中華民族博大的精神面貌。
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包裝能滿足公眾的多樣化的心理平衡需求。在高度工業化的今天,人們每天置身于鋼筋水泥之中,物質欲望空前膨脹,生活壓力前所未有。人們普遍缺失精神,變得浮躁與無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渴望得到心靈的撫慰和平衡。開始懷念人情濃郁的鄉土生活,回歸自然,迷戀民族文化特有的稚拙和純真。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包裝正好迎合了公眾這方面的需求,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其產生購買欲望,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包裝設計民族化體現現代設計理念。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價值取向和消費方式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包裝除了基本功能,還顯示出塑造品牌,產品乃至企業形象的軟性功能,成為品牌核心資產的物質化身。包裝設計的內涵,功能及行業需求都在發生著新的根本性的變革。包裝設計更加理性化,系統化,包裝設計的理念日臻成熟。德國包裝設計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嚴謹,理性,日本包裝設計的輕巧,靈便和充滿人情味,意大利包裝設計的優雅與浪漫情調,無不來自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挖掘,繼承與創新。
包裝設計民族化有利于樹立品牌個性,提升品牌價值。品牌價值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構成是民族元素的點點滴滴和由此所包含的有形與無形的內容,它們具有獨特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如:銷售了100多年的"魔水"――可口可樂,標價昂貴的法國依云礦泉水以及日韓飲食。雖然中國的民族品牌在近些年有很大的發展,但當中有很多是模仿或者照搬西方的東西,缺乏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在國外品牌大舉強勢進入國內后,其形勢就更加不容樂觀。中國的包裝設計要克服這些傾向,就要拓寬包裝設計的表現途徑,認真汲取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積極尋求創作靈感,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中華民族藝術形式經過歷代人的創造,沉淀和積累,是不可替代的,具有獨特價值。所以汲取和應用民族文化是包裝設計的創新之源,是樹立自身民族品牌的核心要素之一。
具有國際化的設計意識
國際化是本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是不同地域性文化的共同體現。在經濟全球化日趨深入的今天,商品在國際間的交流和競爭日趨激烈。為了能滿足國際溝通的需求,設計中必然要求尋求國際共通的表述語言,設計必須以市場的需求為切入點,以滿足不同消費特征為設計目標。這就要求包裝設計不僅在內涵上要有本土精神,也要兼顧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受眾群體,考慮他們的文化習慣,吸收他們的文化精華,實現包裝設計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增加產品的被接受程度,達到國際間的交流和競爭需求。如國賓酒"五糧液"的包裝設計東西交融,兼容并蓄,既不失東方的典雅含蓄,又不失西式的簡潔大器。所以,走民族化包裝設計之路,除了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挖掘,還要有國際化的設計意識,追求共識性表現形式,達到審美功能的國際化。使本土傳統設計語言成為一種跨越民族,國家界限的世界語言,從而被國際社會所公認和接受,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競爭。
本文來源:食品機械網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4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