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為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是世界八大蒸餾酒(白蘭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龍舌蘭酒Tequila、日本清酒sake、中國白酒Spirit)之一,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酵后經蒸餾而得。
白酒又名燒酒、白干,是中國的傳統飲料酒。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
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優質白酒必須有適當的貯存期。瀘型酒至少貯存3~6個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貯存期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貯存三年以上。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40度以下為低度酒。
日前,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公布最新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相比2011年修訂的版本,這份目錄進一步放寬了外資準入。其中,此前限制外商投資控股的名優白酒,變為鼓勵外商投資。“中國有17個名優白酒(品牌),放開投資限制,對白酒產業不會有太大影響。但背后,可能會有相應配套關聯政策出爐。”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宋書玉3月1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后續政策“暫不方便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白酒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隨著白酒行業調整的深入,產業并購或拉開大幕。但有分析認為,受制于經營觀念的差異,外資巨頭可能還無法順利并購國內白酒企業。
放開限制影響不大
據悉,新目錄將于4月10日起施行。此次修訂目的旨在擴大開放,轉變外資管理方式;構建開放、透明的投資環境;促進利用外資質量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新目錄的特別之處在于:放寬外資準入,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取消鋼鐵、乙烯、造紙、起重機械、輸變電設備、名優白酒等股比要求。
“中國名酒”是指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舉辦的全國白酒評優會評選出來的白酒,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各個地方生產的國家級金獎白酒。此前五屆全國評酒會,共評選出國家級名優金獎白酒17種,包括茅臺酒、汾酒、五糧液、洋河大曲等。
如今,放開限制對于白酒行業影響如何?“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在宋書玉看來,這一政策的放開影響相對較小,此前投資限制只針對名優白酒,其他酒企并沒有限制,“不少酒企是國有企業,放開限制影響不大。”
宋書玉認為,這政策背后,可能會有后續配套關聯政策,需要進一步看政策出爐和發布。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趙萍也認為,短期內這一政策對行業的影響并不大。其表示,接下來,外資可能會對那些成長性好、估值比較低的酒企比較看重,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買股票等,“對名酒進行財務投資,短期以此為主。”
實際上,名優白酒生產企業絕大部分是國企,國家層面允許外資控股,無疑是更加市場化的表現。但面對外資,地方政府是否將苦心經營多年的國有資本拱手相讓,卻是一個問題(查找并關注微信公眾號“煮酒網”,盡覽更多酒類新聞)。
“外資關注名優白酒歷來已久,但過去由于多是大型國企,當地政府視其為掌中寶。如今允許外來資本進入名酒企業,有了更多可操作性。”白酒行業專家趙義祥認為。
行業并購將成主流
在外界分析看來,受制于經營觀念的差異,外資巨頭可能還無法順利并購國內白酒企業。
對于白酒產業如今的并購趨勢,3月初,平安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即指出,區域龍頭和一線白酒的并購機會最多,行業內的并購將成為主流。“可能出現多品牌的大型白酒集團,類似于帝亞吉歐,包括業內的茅臺、五糧液、洋河,業外的中糧、娃哈哈也存在這個可能性。”
外資并購名酒,還需解決“水土不服”。趙義祥認為,此前,國際酒業巨頭投資白酒,并未有更大起色。除了有些水土不服外,還在于過去外資逐漸控股的過程中,中外雙方在實際運作層面也存在操作和具體執行上的錯位和沖突。
趙義祥向記者分析道,如今,電商的快速發展和滲透,也將使得白酒行業的國際化更加體現。
趙萍則分析,以啤酒行業的經驗,外資的進入,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讓其自身的產品的落地,“將品牌引入,逐漸了解中國市場。”“和啤酒、紅酒不同,白酒本土化較為明顯,消費者適應新的酒品,有一些適應過程。烈酒進入中國,也在破題本土化。”
對于未來,趙萍認為,白酒或像啤酒一樣,在原材料方面國際化程度提高,“和現在許多如啤酒花的啤酒原料進口更多一樣,白酒生產原料的采購國際化程度將提高,還有品牌國際化。”
本文來源:報告大廳
本文地址:http://www.kcice.cn/info/80547.html